環保產業勾勒新經濟增長極
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正進入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環保產業作為污染治理的重要支撐和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不僅要擔當改善環境質量的重任,更是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利好政策出臺、執法力度加大、市場需求釋放,推動環保產業發展高歌猛進。
當前,我國環保產業已經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引下,環保產業迎來發展新紀元。
政策驅動釋放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帶動經濟增長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這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關注度,而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為我國環保產業的持續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陸續實施,“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先后出臺,關于政府購買環境公共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許可證管理等措施逐步推廣……這一系列“組合拳”,釋放了市場需求,也為環保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使得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領域不斷拓展、結構逐步調整、整體水平有較大提升,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政策帶來了機遇,環保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20%的速度增長,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1%左右。截至2015年,我國已經設立國家級環保產業園區19家,初步形成“一帶一軸”的總體分布特征,即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聚集發展的環保產業“沿海發展帶”和東起上海沿長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環保產業“沿江發展軸”。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產業成為不少地方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首選。重慶市大渡口區曾經因鋼鐵而興,2012年重鋼搬遷之后,節能環保產業成為當地的發展重點。2016年,位于大渡口區的重慶市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實現營業收入48億元,較2015年增長57%,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占比達到20%,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過去,環保產業主要為環境保護提供物質和技術支撐,現在,環保產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顯。
各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5年來,我國環保產業各領域均取得長足進步和跨越式的發展。環保裝備產品和服務性能、質量大幅度提高,產生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裝備和產品,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環境服務業高速增長,環保裝備門類齊全的產品體系已經形成。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環保市場,其使用的90%以上的技術裝備和工程技術服務供給均實現本地化。同時,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顯著提高,高端裝備實現突破。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的環保產業一直站在創新前沿。通過不懈努力,我國環保裝備和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在除塵、煙氣脫硫、城鎮污水處理等領域已形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產業供給能力。環保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多個行業的廢水近零排放技術、電力行業和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等成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此同時,一批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科技技術與環保產業深度結合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人工智能技術也開始得到應用和布局。
現在,我國環保產業進入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效果時代”,逐漸改變了單純末端治理的角色,注重全生命周期的思維,不僅保證減排效果最優,更要實現綜合成本最小,對技術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用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的話說,環保產業技術型公司的春天到了。雖然技術好不一定意味著競爭力強,但不注重技術研發的企業會被市場拒之門外。研發創新鍛造了核心競爭力,一批標桿示范性的龍頭企業逐漸成長壯大。
技術創新之外,環保產業領域的模式創新同樣引人矚目。近兩年來,PPP模式席卷市政環保領域,特別是在黑臭水體治理、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海綿城市建設等領域,更成為主流選擇。今年6月底,包括大型國企、水業龍頭在內的57家企業齊聚安徽阜陽,競標總投資額逾140億元的阜陽市城區水系綜合整治(含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火爆的現場氣氛引發業界熱議。
如果說,技術創新解決了怎么辦的問題,那么,模式創新則對環保產業發展產生了更為根本性的影響。包括PPP在內的模式創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方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治理,也為環保產業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
成為資本追逐對象,市場業績持續被看好
環保產業到底有多火?看看這些跨界者就知道。近年來,眾多中字頭大型企業紛紛跨界環保產業,中國建筑、中國化學、中國電建、中車、中交等央企成立了專業環保公司,布局環保板塊,借助自身的低成本資金優勢、良好的政府資源和品牌優勢強勢進入,推動產業發展加速。
同時,并購整合風起云涌。一方面,縱向整合及延伸環保產業鏈,培育出具有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及運維等綜合能力的大型環境集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另一方面,橫向聯合實現規模化發展及精細化管理。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環保領域的并購重組事件近百起,并購交易總金額近500億元。通過并購,一些環保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向環保產業服務商轉變,平臺型企業顯示出更大的發展優勢。
5年來,環保行業以長期穩定的現金回報成為資本追逐的投資對象。2月17日,博天環境成功登陸A股市場。當時,網上申購中簽率僅為0.0384%,體現了市場對優質環保企業內在價值的肯定和發展前景的看好。
2012年至2015年1月30日,A股環保產業指數上漲64.25%,年化收益為17.43%,在市場整體陷入熊市的2013年,環保產業指數全年仍取得了31.73%的正收益。歷史統計數據顯示,環保產業指數累計表現和年化收益能力,顯著優于市場核心指數,體現了市場資金對于環保產業持續看好。
環保產業市場的繁榮,更體現在百花齊放。大型企業掌握市場話語權,在項目選擇上更加主動,而中小企業則深耕細分市場,走出一條“小而精、轉而強”的道路。如陶瓷行業尾氣治理、水產養殖業污水處置、工廠廠房除塵等,單個項目規模不大,但技術含量高,通過將工程做到極致,這些中小企業贏得了口碑,也為自身找到了發展空間,更成為大型企業的有效補充,使環保產業能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
只有在發展中解決好環境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而每個人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都是倒逼參與轉型升級、促進環境改善的動力。在“十三五”的發展中,環保產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承載越來越多的期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