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發電項目低價競標能虧死?業內人士:只不過掙得比以前少了
雖然只是一場虛驚,但關于徐州垃圾發電項目的爭議還是反映出業內對于低價競標的擔憂。
10月21日,一篇題為《徐州垃圾發電10.15元/噸中標,害死同行、虧死自己?》的文章開始在環保朋友圈里流傳,如果真的是10.15元/噸,那將再次創下垃圾發電項目中標價格的新低。好在,這10.15元/噸只是垃圾處理費,前期還有87.21元/噸的融資補貼,綜合下來價格還不算太低。
2015年以來,垃圾發電項目屢現低價競標。2015年6月,江蘇新泰垃圾發電項目報出48元/噸。當年8月,安徽蚌埠項目報價26.8元/噸。當年10月,江蘇高郵項目報價26.5元/噸。到了當年12月,浙江紹興項目更是以18元/噸的報價,刷新了行業的底線。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垃圾發電項目收益中,垃圾處理服務費的占比較小,影響并不大,目前競標價格還沒有跌到低于成本價的地步。
低價競標頻發
2016年3月1日上午,北京北四環東路118號的西藏大廈,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下稱“環境商會”)正在這里舉行一年一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提交兩會提案,代表行業發聲。
這一年,環境商會提交了4份提案,包括《關于遏止環保行業惡性競爭的提案》、《關于進一步完善環保領域PPP項目支付機制的提案》、《關于完善環保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提案》和《關于加快污染場地修復的提案》。其中,重中之重則是《關于遏止環保行業惡性競爭的提案》。
見面會上,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兼CEO黃曉軍代表行業發布了《環境商會呼吁業內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倡議書》,他表示,去年以來的多個超低價中標項目,已經產生了惡劣的示范效應,損害了環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可能遺留爛尾工程及豆腐渣工程隱患,同時損害了企業自身財務的可持續性。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各地垃圾發電項目的中標價從48元/噸下降到18元/噸,首次進入20元內區間。而在1999年時,上海江橋垃圾發電項目的垃圾處理服務費還是213元/噸,相比那時已經下跌了逾90%。
“低價中標項目存在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質量、惡意偷排的風險,企業可能以降低工程建設或運營標準為代價拉低成本。”黃曉軍表示,“某些項目承包方以建設階段的設計、施工、設備材料采購、技術服務為利潤增長點,建而不運或者忽視運營階段的環保達標,通過偷排、停運設備以降低藥劑或電費成本等方式賺取差價。”
為此,環境商會呼吁,環保行業的所有企業都應該堅守底線,遵守行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不跟風實行超低價競標,加強自我約束及監督,捍衛環保行業的共同利益,推動環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只不過掙得比以前少了”
據了解,垃圾發電項目的收入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下稱“電價補貼”)和“垃圾處理服務費”兩部分,前者是全國統一政策,后者才是低價競標的重點。
根據E20研究院發布的《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成本測算及分析報告》,在自有資金內部收益率為8%,垃圾發電熱值6500KJ/kg,建設投資為4.5億元的條件下,垃圾處理服務費單價約為65元/噸。考慮應收賬款周轉期的財務成本,這一價格將上浮至68元/噸。
不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秘書長郭云高表示,在垃圾發電項目的所有收益中,垃圾處理服務費的占比較小。以一家日處理能力500噸的企業為例,一年處理量約為16萬噸,按照一噸垃圾可以生產280度電的慣例,每度電補貼0.65元,階梯電價收入=160000×(280×0.65+20×0.4)=3040萬元;垃圾處理費按照18元/噸計算,則為160000×18=288萬元。垃圾處理費只占總收入的8.66%左右,比例很低。
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垃圾發電項目的投資成本攤算下來大約100元/噸,運營成本滿打滿算也就是100元/噸,加到一起,總成本封頂就是200元/噸。收益方面,一噸垃圾的電價補貼就是182元,基本可以與成本打平。
“事實上,現在好多廠子每噸垃圾的發電量都已經遠遠高于280度了。有些跟政府關系好的,超燒的比較多,日處理1000噸的項目實際處理量已經達到了1200噸,其發電量就大幅度提升,電價補貼收益也就隨之提升。”他說。
在他看來,除了電價補貼和垃圾處理服務費2個明面上的收入,垃圾發電項目還有施工收益、超燒收益和國家資源節約循環利用補貼3個隱性收入。施工收益攤算到每一噸、若干年,大概也能有20元/噸左右的收益。國家資源節約循環利用補貼需要申請,如果申請成功每年也有上千萬元的收益。
“因此,垃圾處理服務費的多和少,企業其實并不是很在乎。大家只是表面上計較低價競標,是因為低價競標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實際上,價格并沒有跌到低于成本價的地步,只不過是掙得比以前少了。”他表示,“不過,從行業發展的角度講,確實也不主張大家拿價格說話,主要還是應該比建設、比運營,比環保達標的水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