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要多管齊下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為此,各地都積極開展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江蘇省句容市在”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中,將黑臭水體治理作為2020年底前必須完成的任務,各城市、集鎮積極推進黑臭水體治理,進展顯著。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一些地方黑臭水體治理還存在問題和挑戰。
黑臭水體治理面臨的挑戰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進合力有待加強。黑臭河整治涉及的部門很多,一些地方政府各部門之間尚未做到無縫銜接,溝通協調及信息交流不夠暢通。一些跨區域河道在聯動治理、項目推進、數據上報等工作上還存在差異性,有等靠及各自為戰的現象,沒有做到統籌協調、步調一致。
二是控源截污難度較大。一些老城區排水管網的規劃設計不系統、標準低、城市開發造成水系分割和部分地區污水系統高水位運行,要想在較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難度較大。
三是執法監督還顯薄弱。目前,一些地方排水管網管養和城市河道日常管養主要靠人力巡查,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不高。由于執法人員力量配備不足,執法巡查有盲區,難以做到對違規違法排放行為全天候監督巡查和處罰,導致偷排偷放現象時有發生。
四是污水納管未全覆蓋。部分地區的居民生活污水尚未納管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部分偏遠地區的污水處理廠以及部分城鎮排口尚未納入監管系統,尚未實現對全部河道的污水來源實時監控和對全部污水處理廠的實時監督。
五是長效機制建設尚待完善。現有長效管理機制體制建設滯后于河道整治進度,管理養護不到位,重建輕管的問題突出,管理投入不到位。
相關建議
針對黑臭河治理工作的薄弱環節,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積極引入新的治理方法。要在清淤疏浚、水循環、生態治理和景觀提升4個方面進行城市黑臭河道系統化治理,著力打造水景觀帶和水廊道。對已經完成整治的河道,建立長效養護制度,保證河道長期保持河清水潔、岸綠魚游的良好生態環境。對河勢平坦、流動性差的水系,可以增設生態浮床,栽種適水植物,有針對性地設置增氧、水動力裝置,進一步激發水體自凈活力。
實施生態補水工程。通過江、湖、河連通工程,提高向主城內河的補水能力,讓河水流動起來。有部分城市河道是“斷頭河”,源頭沒有來水,因此要向河道定期生態補水,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消除黑臭現象。
加速推進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體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加速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提升污水處置能力。特別是要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并將其列為鄉鎮黨委政府的目標考核,徹底消除集鎮黑臭河水體。
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將海綿城市建設融入到河道整治中,通過增加綠道透水面積、增設調蓄池等措施,達到“吸水、蓄水、凈水、用水、排水”的目標,改善城市生態系統、削減地表徑流污染,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把黑臭河整治與公眾參與、宣傳教育結合起來,設立河道兩岸宣傳欄和宣傳標語,立牌公示河道整治單位、整治達標期限等信息,以方便群眾隨時查詢、舉報投訴等。同時,加速推進河道整治信息公開,按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以及整治前、整治后,對懸浮物、透明度、溶解氧、氨氮、氧化還原、pH值等考核指標進行監測,并在相關信息平臺上及時公布,以方便群眾了解情況。完善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系統建設,實現對污水處理的實時監控,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
強化監督考核。實督深查嚴考是消除黑臭河水體的重要保障。建議全面建立完善聯席會議、檢查巡查、信息報送、水質通報、考核獎懲等配套制度,明確治理黑臭河任務的責任部門、治理時限、整治標準、質量要求、考核指標,確保督查考核有據可依。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環保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