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初步建成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
本報訊 李紅濤最近忙得暈頭轉向。他所在的供聯致順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廣元市市政指定的廢舊農膜回收處理點。進入11月以來,白天,他往返于廣元市的各縣(鄉、鎮),給鄉鎮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普及廢舊農膜的回收知識,還要忙于給工人講解廢舊農膜回收后的機械操作要領。晚上,他還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農膜使用情況,更改培訓PPT內容。
李紅濤介紹說:“進廠篩選、粉碎、沉淀清洗、分送熔化,大量廢舊農膜經過這樣一系列工序,變為聚乙烯高壓PE顆粒,最終成為生產地下排水管道等塑料制品的再生料。11月29日,這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從而實現了廢舊農膜的回收再利用。”
2020年基本實現廢棄
農膜零污染目標
廣元地處秦巴山區,農膜運用在廣大農村地區相當普遍。不少農地往往舊的農膜沒有處理完,新的農膜又鋪上。時間一長,在作物根系和土壤之間,農膜殘破的碎片就像棉絮一樣,密密實實地裹在中間。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李保國介紹,散落在自然環境中的廢舊塑料膜進入自然環境后難以降解,目前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地膜,埋在土壤中長達百年都難以降解。
大多數農民已經認識到殘留農膜的危害。由于缺乏長效機制,加之地膜使用量大、污染面廣,仍有大量地膜殘留在土地中,直接威脅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廣元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市場運作”原則,力爭2017年底基本建成完備的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2018年全市廢棄農膜撿拾回收率達到80%以上,2020年基本實現農業生產環境廢棄農膜零污染目標。
市內禁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農膜
今年2月,廣元出臺了《關于推進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建設的意見》,力求把推進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建設作為防治環境污染、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同時,采用“村回收、鄉鎮轉運、縣區集中、市處理”模式,構建集銷售、使用、回收、加工于一體,能可持續運行的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切實解決廢棄農膜露天焚燒、隨意棄置和殘留土壤等問題。同時,成立了廣元市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根據《意見》,廣元境內禁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農用地膜,要求推廣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個月且符合國家標準的農用地膜和厚度大于0.12毫米的農用棚膜。
李紅濤告訴記者,廣元以朝天區、昭化區、利州區的蔬菜基地,旺蒼縣、青川縣的茶葉基地以及劍閣縣、昭化區的煙葉基地等三類農膜用量大的區域為重點,正全面推進廢棄農膜、棚膜、建設工地廢棄塑料薄膜及種子、農藥、肥料等投入品塑料包裝袋(瓶)等的回收利用工作。
全市已建成鄉鎮回收站233個
“大棚膜每公斤1.8元,透明膜每公斤1元,黑色膜每公斤0.4元,農藥容器0.1元1個。”12月12日一早,昭化區柳橋鄉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外,店主李澤金正在給前來售賣廢舊農膜的村民報價錢。
這樣的回收站全市已有200余家。截至10月底,廣元各縣區已全面完成了鄉鎮回收站和村級回收點建設,覆蓋了全市所有鄉鎮和行政村。全市合計建成鄉鎮回收站233個,完成村回收點建設2520個。
目前,作為全市廢棄農膜集中處理企業,廣元市供聯致順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已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工作,進入生產階段。李紅濤說:“公司業務主要為對接廣元地區垃圾分類中可回收資源,如農膜、日用塑料桶等塑料類,廢木料、廢家具等生活物質。可對廢舊電器、其他工業邊角、下腳料進行分揀和循環再利用。”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元是四川首個建立廢棄農膜收集和處理體系的地級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