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并購的環保領域“剩者為王”
十九大報告提出“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對于身處其中的環保企業來說,要想壯大除了靠內生增長,就是靠外部并購。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環保產業共發生86起并購,涉及金額385億元。在資本市場、新三板、產業內部分化淘汰、競爭加劇等因素皆釋放后,環保并購市場趨于理性。
很多企業已經前瞻性到了這種趨勢,開始多元化發展戰略,形成全產業鏈的業務布局。
四百億并購規模釋放
從2015年到2017年,環保并購進入穩定期,每年交易額都在400億元左右。從交易規模上來看,2015年開啟了環保并購的四百億時代。
2012年,環保并購交易額還不到100億元,2013年就超過250億元,2014年小幅下降至225億元后,2015年交易額首次超過400億元。直到2017年,環保并購已連續三年穩定在400億元的規模。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表示,國內環保企業最大規模是百億元,相對全球幾百億美元、幾百億歐元的環保企業來說規模較小。
81家環保上市企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超過30%,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25%。以這么快的增長速度,上市企業未來成長為國際化大公司是必然的。在這過程中,一部分要靠內生增長,另一部分靠并購整合。
宇墨咨詢分析師王慧芳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過去幾年,資本市場、并購基金、海外并購、新三板、產業內部分化淘汰、競爭加劇等,可能促進并購的因素該釋放已經釋放了。環保產業并購市場野蠻生長的青春期已經過去,短期內并購體量不太可能再邁一個臺階。
從并購領域來看,在危廢和環衛的助推下,固廢領域的并購數量逼近水處理,交易金額則遠超水處理。其中,民營資本在固廢領域十分活躍,2017年前五大并購案中有三起發生在固廢領域,且收購方都是民營企業。
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分析稱:“固廢領域運營性比較好,很多并購都是以長期運營項目為目的。而運營項目后期的現金流和利潤的想象空間比較穩定。”
而民企活躍的一個原因在于,固廢領域項目金額相對更低,原有格局也不固化,市場機會比較活躍變動較大,民企的靈活機制更有優勢。
向綜合解決服務商邁進
目前國內環保企業已超過3萬家,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環保產業的結構性重組將加劇,企業內部的發展戰略也將在這種激烈廝殺中發生轉變,巨頭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將不斷出現。那些擁有資本優勢、專業優勢等的企業更能掌握主導權。
擁有靈敏市場嗅覺的資本自然不會錯過環保這樣一場“盛宴”。業內人士認為,環保企業并購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核心業務領域,拓展產業鏈上下游,從而邁進到綜合解決服務商,或是通過并購實現異地擴張;非環保企業則企圖通過跨界并購進軍環保領域。
很多企業已經前瞻性的看到了這種趨勢,開始多元化發展戰略,形成全產業鏈的業務布局。趙笠鈞表示,目前環保項目綜合性越來越強,對企業綜合解決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明顯;另外,業務布局的合理均衡,能夠帶來較強的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資源豐富的央企無疑具有龐大的市場潛力。據統計,在當前101家央企中,涉足環保行業的超過三成。央企布局環保大致有兩種淵源:一是產業鏈延伸,一是跨界并購。
跨界布局者基本都是近兩年政策利好催化的結果。央企依托其品牌優勢和比中小型私企更高效的執行力,獲得大量的環保工程,從客觀上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有些央企本身資金充裕,需要尋找新的多元化投資項目,而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使得他們攜資本紛紛進入這個產業。
也有一些央企,由于行業整體處于衰退期,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來滿足國資委保值增值的要求,如鞍鋼集團公司開始發掘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7成立了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鋁業公司2016出資2.2億與清新環境成立“鋁能清新”發力環保產業,挖掘新的盈利點。
對于小企業來說,除非是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否則很難在同質化競爭中與大企業匹敵,這類企業會通過并購整合打造更大的平臺。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首創股份”)業務領域也逐步由傳統市政水務向環境治理全產業鏈擴張,其董事會秘書、總法律顧問邵麗表示,從單點業務走向全產業鏈也是目前共同的趨勢。近年來,國內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以往的點源治理模式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環境企業從產業鏈的面上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漸成主流。
邵麗認為,環境治理技術是目前環保企業面臨的挑戰。在這方面,首創股份已未雨綢繆,從2016年開始先后與國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針對未來水質凈化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技術產業化中心”、針對污水資源化的‘中—荷未來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心’、針對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院士工作站’,形成了供水、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的三大技術支撐體系。
十九大的召開將環保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矛盾提升環境治理高度,當前,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日趨完善,氣十條、水十條等宏微觀目標相繼出臺,各行業標準、監測網絡建設、垂直監管、排污許可、河長制等執行制度也陸續頒布,最為重要的是強化執行方面,中央環保督察、專項督查、強化督查等先后實施,有望改變當前的環境治理業態,企業將從被動接受監管到主動進行環境治理,未來幾年我國環保行業將持續景氣。
但是仍需看到,整個環保產業還處于“無序競爭”的階段,低價中標等問題將成為企業發展必須面對的挑戰。趙笠鈞認為,環保市場的未來必須靠技術進步來驅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在環保產業“小而散”的格局下,行業內人才基礎相對薄弱,是制約中國環保行業誕生世界級公司的關鍵因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