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廢”影響深遠 中長期將利于全球固廢循環產業升級
2017年7月18日,中國正式通知WTO,今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廢棄塑料等外來垃圾。從“國門利劍”到《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再到11月《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的出臺,廢塑料進口的最新定義導致大批量廢塑料被拒之國門。
1政策收緊進口量銳減
近日,再生塑料12月份的進口量官方數據發布,2017年再生塑料進口量銳減的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今年,進口總量僅為582.91萬噸,進口降幅高達21%。再生PE進口量大幅所致194.31萬噸,再生PET也只有216.68萬噸,進口降幅基本在15%左右。
各產品在下半年單月進口量同比均大幅減少,四季度表現尤為明顯。這與政策力度逐漸顯現,企業執行度提高有關。進入2017年四季度以來,企業操作謹慎,不乏部分工廠放棄剩余批文的現象,因此進口廢塑料逐漸減少。同時,國內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新的方向,以適應國內政策。
2中國一紙“禁廢令”國外一時無從應對
中國的做為最大的廢塑料進口國,“禁廢令”出臺后,對世界廢塑料格局形成巨大影響。如今的廢塑料主要出口國垃圾成災,且短期難以形成有效處理。
美國作為全世界垃圾產量最大的國家,每年三分之一的量被出口,其中一半就出口到中國。如今,成堆的垃圾遍布在停車場、路邊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起居。
英國55%的廢塑料出口至中國,且多數是低等級的廢塑料。目前,英國非法囤積和處理垃圾的行為增多,垃圾處理費不斷上升,這一費用直接轉嫁到英國公民身上。
3中國禁廢助推全球循環產業升級
中國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亞有61.9萬噸可回收垃圾的出口受到影響,涉及金額5.2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市場上涌入大量可回收垃圾,從而導致價格崩盤。
澳大利亞正在摒棄“投入、生產、丟棄”的傳統概念,設計一個“再回收、再利用、再生產”的模式,讓生產商購買可回收垃圾并循環利用。
長期以來,日本的可回收垃圾大量出口到中國。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出口的廢塑料中約一半銷往中國,出口廢紙中約70%銷往中國。
目前,日本廢品回收處理體系先進,但嚴格的環保標準和細致的處理方式直接導致處理成本高昂,加之中國進口商通常出價較高,日本回收企業往往缺乏競爭優勢。
在中國“禁廢”之后,日本的固廢出口可能會轉向東南亞國家。尋求廢棄物替代出口國的對策并不是長久有效,預計東南亞會吸取中國的教訓,后期會推出類似的措施。
英國各商家聯動響應行業機構發起的“免費續水”運動,希望讓英國每年減少消耗數以千萬計一次性塑料瓶,力求實現2021年前在英格蘭地區所有主要市鎮設置“免費續水”站點,以減少瓶裝水消費遺留的塑料垃圾。
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會對美澳日等傳統垃圾輸出國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
但從長遠看,此舉不僅將大幅提升中國國內固廢企業處理本國固體廢物的能力,國內回收利用率也會上升,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污量也會下降,從而進一步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
同時,也會倒逼全球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