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開展雨污分流試點 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隨著鹽城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對于水環境的改善需求日趨強烈。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給群眾生活環境造成惡劣影響,還直接影響到城市建設的面貌與形象。黑臭水體整治已經成為市委、市政府改善人居環境工作的重要內容。
2017年7月,市委書記王榮平在察看市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時強調,治理好水環境是實現“生態立市”的必然要求。為大力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市區水環境質量,按照“生態立市”和“263”專項行動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由市城鄉建設局牽頭組織推進市區第III防洪區水環境治理工作。
治理面積108.73平方公里,包括118條河道,總長309公里。工程包含水利工程、水環境工程、水景觀工程、市政配套建設等4個方面。計劃通過3年時間,有效改善市區環境,國控、省控、市控斷面達到考核要求,于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
水環境治理要循序漸進
在市城鄉建設局水環境治理項目辦公室,華茂根指著墻上的地圖對筆者說:“這個范圍內就是第Ⅲ防洪區,大規模的黑臭水體整治將在這個范圍內進行。你看這些線路標記,都是重要的污水管道,我們的目標一是完善污水系統,二是保障運行管理,只有這兩項做到位了,市區水環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據了解,整個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將采用PPP運營模式,在實施方案上遵循四個原則:精準截污,分片調蓄;貫通水系,多源活水;分類治理,一河一策;智慧運維,創新管理。
“在正式開工前,我們已經展開了一系列基礎工作。針對一些難點、重點,局里專門成立了黑臭水體整治領導小組,專題研究對策,專人研討方案,在工程全面展開前積累相關經驗。”華茂根表示,“黑臭水體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出蠻力、狠力去做的事情,特別是雨污分流工程開展的地點往往是居民區甚至就在小區內部,如何把握這個度,既把工作推開去,又不造成擾民,對所有的工作人員而言是個考驗。”
由點及面,由片區向全區推進,逐漸將整個管網建立起來,是整治工作的重點。因此,試點工程顯得格外重要。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市區第Ⅲ防洪區范圍內已經開展了多個整治改造工程,其中鹽南第一溝工程與打靶場地塊雨污分流工程最為典型,也是工程強度與難度較高的兩個項目。
“老大難”問題必須要根治
說起鹽南第一溝,有人開玩笑說,這條河的名氣遠不如它的氣味出名。針對鹽南第一溝的整治已經做過不少工作,但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源上著手,再怎么治理都是暫時性的。自黑臭水體整治小組成立后,相關人員就下定決心要把這個老大難問題根治。
日前,筆者來到國飛尚城小區北側的施工現場,這里的面貌與以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圍擋將河與居民區、路面隔開,大型機械在河岸邊操作,沉井立在岸旁,各類管道堆放在一起……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
整治工程現場負責人金如漢告訴筆者,他們于2017年11月30日正式開始動工,此前他們經過調查發現這條河之所以水質低下,主要原因在于不少污水口直接下河排放,且排污口眾多、分散,難以管理到位。因此,他們把整治工程分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長效管護4個階段進行。
“剛開始進行清淤的時候,我們發現河水非常難抽干凈,把臟水抽出去后,總有殘余,機械沒有辦法進行清淤。到河邊上仔細檢查才發現原來有很多小的出水口在排水,這里治理的難度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大。”金如漢表示,“由于地處新老城區交接地帶,這里白天交通繁忙,為了不影響正常秩序,我們大部分施工都是在夜間進行的,同時還組織專人對交通進行疏導,以防擾民。”
據城鄉建設局污水管理項目組甲方工地代表黃杰介紹,鹽南第一溝不僅原先的水質條件差、遺留問題多,河道跨度還較大,途徑的都是密集的居民點,因此相關地下管道的重新設計與安裝非常重要,否則無法達到治理排污的效果。
“我們的方案是全線收集30個出水口,解放路以東的通過人民路管道排到城東污水處理廠,解放路以西的通過鹽馬路管道排到城南污水處理廠,這就保證了全線沒有污水口下河,也就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金如漢說,“現在整個工程13座沉井已經澆筑成型6座,鋪設架空污水管道200米,沿河防護樁建了2400米,春節后頂管開始頂進,預計工程將于5月底完工。”
筆者在現場看到7#、8#兩座沉井正在進行搭模、混凝土澆筑等施工程序,為了在春節前完成13座沉井的施工任務,有兩組施工隊伍同時推進,盡管氣溫很低,工人們熱情不減。這條河一直是附近居民的心病,家住國飛尚城的市民陳剛說:“之前看到這里又是挖又是打樁的不知道在干什么,問了工人說是要把這條河徹底清污,還要建新的排水管道,我真是拍手叫好。”
“4月份開始,鹽南第一溝河面上將建生態浮島,種植浮水植物,進行生態修復,加上修復一新的河道兩岸,這里將會成為鬧市區里一道風景線。”黃杰說。
雨污分流試點造福一方
鹽汽駕校家屬區是一個老舊小區,不僅小區地面設施陳舊,地下管網也是破舊不堪且線路錯綜復雜。每年到了雨季,小區就會被淹,造成居民出行困難,環境衛生狀況較差。小區被淹是因為排水管道老舊無法承擔大量雨水,污水橫流則是典型的沒有進行雨污分流,以致生活用水隨著雨水全部溢出來。
老城區內有很多地段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只有大規模的改造、更新地下管網與新建排水系統才能改變這一局面,這也是我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包括鹽汽駕校家屬區在內的原打靶場地塊實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的雨污分流改造試點工程。整個工程以南洋路為界分成兩個標段同時進行,2017年10月份正式動工。
“雨污分流是大勢所趨,要想根除城市黑臭水體的癥結,在管網建設上就必須做到雨污分流。目前國內還沒有特別完整的實例,南京在2017年的雨污分流建設上總結出不少好經驗,我們也派人專門學習過。”二標段甲方工地代表張匯哲說,“很多人不明白雨污分流的意義,簡單點說,雨水相比生活污水來說干凈得多,是可以直接排入河道的,如果按照老城區現有的管網,污水、雨水全部排到污水處理廠,那壓力就太大了,一旦雨勢較大,管道無法承受,就會發生小區倒淹的情況。我們這個工程,目的就是從源頭上治理,讓污水不下河,讓雨水直排河道。”
二標段項目經理朱大畏告訴筆者,項目在開始之初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由于建設年代過于久遠,我們手頭掌握的資料很有限,大部分時候地挖下去,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況。燃氣、通訊、水電、光纖等若干管線相互交叉,有時候3天施工只能推進兩米。為了不破壞現有線路,原本準備好的機械都不能進場,90%的工程只能靠人工操作。”
據了解,施工到鹽汽駕校家屬區的時候,由于原本施工條件就差,再加上地面開挖導致出行不便,一些居民提出了意見。施工隊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告知居民工程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邀請居民現場監督工程質量,并超標準恢復原有道路、地面情況,最終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一標段現場負責人張海晨說:“一標段涉及15個機關單位和小區,包括一些散置的平房,還要跨越4條路,施工環境復雜。因為污水管道是建好一段使用一段,不可能讓居民不用水等你施工,所以越往后施工難度越大。到后期我們配備了7臺發電機、11臺水泵,將生活污水抽到就近的市政管網中去,不影響大家的生活起居。”
打靶場地塊不光是地下線路錯綜復雜,管道的質量也很堪憂。“和老城區大部分地段一樣,這里的污水管道都是老舊的水泥管,時間一長就出現各種問題,我們全部換成了球墨鑄鐵管。目前整個工程已經進入掃尾階段,正在建設文港路路口、南洋路路口的智能分流井。”張匯哲說。
全部完工后的打靶場地塊,將從此告別雨季被淹的情況,并且實現雨污分流,周邊水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整個工程也為后期大規模整治改造積累了寶貴經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