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在全區率先實現磚廠環保在線監控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一些地區的磚廠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和煙塵,讓當地群眾和有關部門頭痛不已。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同樣面臨這種情況。2015年前,桂林市市區及周邊磚廠眾多,且幾乎對排放煙氣未采取任何處理措施,空氣環境質量和城市形象都大受影響。
為管住大大小小的黑煙囪,桂林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從2015年起對市磚廠行業連續套了3個“緊箍咒”,在全自治區率先實現磚廠環保在線監控,實現了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三個“緊箍咒”根治磚廠污染
“2015年前,桂林市有248家磚廠,且大多分布在市郊區(縣),其中只有兩家有廢氣處理設施,其他磚廠的煙囪24小時不間斷冒黑煙,致使桂林酸雨頻率一度達到90.1%,二氧化硫濃度最高時達到39微克/立方米,公眾不滿情緒日益強烈。”桂林市環保局副局長舒常忠告訴記者。
為此,桂林市對磚廠行業套了第一個“緊箍咒”。從2015年起,對全市無任何環保處理設施的磚廠開展整治行動,先后取締、關停了70多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磚廠。為嚴格管控磚廠新增排污量,市政府下文,明確在空氣質量未達標前,全市不再批建新的磚廠。
針對部分磚廠業主經常不正常運行環保設施,甚至停運環保設施的情況,桂林緊接著套了第二個“緊箍咒”,要求磚廠建設在線監控,并將此項任務寫入桂林市2017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市績效管理體系。截至目前,桂林市已有97家磚廠按要求建設了在線監控,完成率約88%(有近60家磚廠不再計劃生產)。
安裝在線監控后,桂林市環保部門發現磚廠生產工藝特點及廢氣排放還難以達到現有國家行業排放標準要求,于是,桂林市又加了第三個“緊箍咒”,積極探索利用清潔能源替代含硫燃料和改進現有脫硫除塵工藝,盡可能降低企業治理成本,努力推進磚廠煙氣達標排放。同時,對仍難以達標排放的企業采取“停(限)產—整改—不達標—關停—建議政府取締”的措施,倒逼磚瓦行業優化布局和產業轉型升級。
空氣質量改善明顯
在一系列政策有效落地之后,桂林市的磚廠專項整治及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工作均走在了全區前列,磚廠數量從2015年的248家降到2017年底安裝在線監控的97家,環境空氣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
記者日前在桂林市臨桂區鴻源磚廠看到,這個磚廠自2016年以來,先后斥資160多萬元安裝了輪窯鍋爐脫硫、除塵環保設施,并與環保部門24小時聯網。在線監測數據顯示,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指標均達到環保要求。
“安裝、運行環保設施后,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減少約九成),廠區環境好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小了。”鴻源磚廠李廠長說。
家住桂林市靈川縣城區的楊女士對此也有切身感受:“2015年前我們縣郊區那些磚廠冒的滾滾濃煙簡直成了一道“風景”了,好多年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看著心情很壓抑不說,對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2015年后磚廠煙囪被拆除了,我們都拍手叫好,空氣真的好了很多。”
自治區環境保護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桂林市近幾年來磚廠整治舉措實、成效大,為根治磚廠污染提供了樣板經驗。如今,桂林煙囪治理帶來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效果已初步顯現:其二氧化硫濃度從2014年的年均2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年均1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為31.8%。酸雨頻率下降到42.5%,PM10、PM2.5、綜合指數3項指標從連續多年的全區墊底分別攀升至第7、12、10名,綜合指數降幅從2017年3月起持續全區第一,且2017年桂林市是全區唯一優良天數正增長的城市。
企業經濟效益不降反升
“緊箍咒”讓桂林市存活下來的磚廠經濟效益不降反升。數據表明,2015年~2017年,桂林市磚廠數量逐年遞減,但磚廠產值及營業額卻并未下降。2015年全市磚廠共繳稅約1530萬元,2017年全市磚廠共繳稅約1600萬元。其中,靈川縣2015年39家磚廠共繳稅約532萬元,2017年25家磚廠繳稅達到了623萬元。
鴻源磚廠李廠長告訴記者:“鴻源磚廠年產1.2億塊標準磚,由輪窯改為隧道窯后,單位產品能耗從380大卡/公斤降低到300大卡/公斤,節能約25%。隧道窯生產線僅需6名工人,產量卻相當于之前6座輪窯之和,其頁巖磚成本也由改前的0.28元/塊降為0.23元/塊,降幅達20%,年產值從2015年的800萬元提高到2017年的1800萬元,經濟效益增加了不少。”
據悉,為獎勵積極配合開展在線監控建設并正常使用的磚廠業主,桂林市下一步將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對部分磚廠進行財政獎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