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督察反饋千湖之省水清魚躍終可期
“水資源過度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凸顯”“長江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2017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湖北反饋督察情況,三個問題中有兩個直指水環境治理。
素有“千湖之省”之稱的湖北,因水而興,因水而活,因水而美。但近年來,又常常因為水的問題廣受責難。而中央環保督察之后的湖北,從未找到如此一面清晰的鏡子,能迅速地看到自己的“臉面”有哪里已經污穢不堪,需要盡快地擦拭干凈。
有付出就有收獲。好消息傳來:湖北省涉湖違法案件連年下降,中央環保督察之后這一趨勢進一步明顯。目前,湖北省圍湖造田、填湖造地現象已從根本上杜絕,很多地方正在想辦法恢復湖面,一些消失多年的湖泊開始重現,等到下一批湖北湖泊保護名錄出臺時,不出意外,千湖之省的稱號又能再次叫響。
除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央環保督察如何切實推進湖北省的水環境治理和改善?湖北省整改進展情況如何?近日,記者一行來到湖北尋求答案。
“不留余地,拆圍不能再反復”
“想徹底整改,就要有決斷,才能不反復。”洪湖市環保局副局長蔡建華說。
上世紀80年代,洪湖開始發展圍網養殖,漁民擁簇,圍欄成片,一度形成了“水上長城”,“浪打浪”變成了“竿打竿”。“高密度養殖也讓洪湖的自凈能力下降,養魚的地方別的生物都長不了。”蔡局長惋惜地說。
中央環保督察之前,洪湖也并非沒有整治過。2005年,洪湖生態保衛戰打響,3年時間,全部37.7萬畝圍網被拆除。
“不過那次拆圍,還是給漁民們留了念想。”蔡建華介紹,這個“念想”,就是政府為了安撫漁民,給每戶留了20畝水面。
為漁民留的這個口子,最終被越撕越大。由于政府拿不出足夠土地安置漁民,水面圍網很快反彈,2016年又重新恢復到15.5萬畝。
十多年間,上萬名漁民插篙圍網,將洪湖水面分割成一個個小池塘。“以前水面全是圍網,橫成排,豎成行,從天上看去,就像是一片片梯田。”蔡建華憶起那時的洪湖,仿佛還在眼前。
洪湖再次面臨危機,水質一度從整體Ⅱ類下降到局部劣Ⅴ類。
2017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反饋報告中要求洪湖9月底前全面清理圍網養殖。湖北這次下定決心,一抓到底、拆圍務盡。
“中央督察組來了,力度確實不一樣。我們對拆圍非常重視,可以說是盡全力了。”蔡建華告訴記者一個小插曲,就在中央督察組入駐前不久,因拆圍不力,湖北省對一位省農業廳的局級干部做出免職處理。此后,湖北再無人敢對拆圍敷衍塞責。
與上次拆圍不同,這次,隨著遮天蔽日的圍網的消失,湖上生、湖上長的漁民也告別了原先的生活方式,這就徹底堵上了圍網“復活”的后路。
“我們洪湖上有一對著名的醫生夫婦謝愛娥和何太瑜,曾經還被評為最美鄉村醫生,你們聽說過嗎?”蔡建華饒有興趣地說,“他們因為駛著漁船給600多漁民看病而出了名,現在漁民進城了,他們也要上岸了。”
根據有關政策,洪湖市對漁民進行多方面扶持,漁民基本用上交漁船的補貼就能買得起房,同時幫助漁民就業,讓漁民能夠“上得來,穩得住”,確保拆圍成果。
據洪湖濕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洪湖漁民已全部上岸,11.33萬畝圍網全部拆除。放眼整個湖北,全省122.2萬畝圍欄圍網和網箱養殖拆除任務也已全面完成。
“分清責任,冤家也能變親家”
水環境跨流域治理是很多省市面臨的難題,而在湖北江漢平原上,源起漢江,蜿蜒穿過潛江、仙桃、武漢三市的通順河,多年來因污染問題,上下游之間鬧得不可開交,關系怎么也通順不起來。
“通順河是最為典型、治理難度最高的河流。為了這條河,潛江和仙桃之間發生的故事可太多了!”湖北省環保廳污防處處長朱津橋曾為這條河頭痛不已。朱津橋介紹,通順河在潛江境內僅有不到15公里。一方面由于潛江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沿河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河流,導致水質惡化。另一方面,仙桃市手握通順河入潛江境內澤口閘和下游深江閘兩道涵閘的實際控制權,一旦閘口關閉,通順河潛江段即成“死水”,污染程度更重。
“只要深江閘一關,氨氮濃度就顯著升高,規律性非常強。”朱津橋說,一方希望開閘放水,另一方又不愿污水流入,兩方還常常把官司打到省政府那里,“梁子”就這么結下了。
中央環保督察組來了之后,要求兩市協調聯動,促進水質持續改善。再加上省級部門的重視,形成頂層壓力,兩市在協調聯動上加大了力度。
記者了解到,潛江市沿河禁養區內96家畜禽養殖場全部拆除,總投資4.2億元的沿河工業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在調試,即將投入運行。“我們治理臨河工業園區的污水,可以說是真金白銀、真抓實干了。”潛江市環保局一分局局長余鋒說。
關于這一點,下游的仙桃人也認賬。“這段時間潛江段水質確實有所改觀,他們是花了大力氣了。”仙桃市環境監測站站長郭輝表示。
為了治理通順河,仙桃市近幾年也沒閑著。市委書記胡玖明提出,仙桃市大力推進管網整治,仙桃城里人要做好當“地下工作者”的準備,力爭今年底將城區污水管網覆蓋率增至95%以上。
在仙桃市環保局,記者看到一份由湖北省環保廳擬定的《通順河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動協調機制》(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聯合監測和協調應急等六大機制。
“這里面,可能最關鍵的就是協調應急機制。”仙桃市環保局局長閔銀華告訴記者。去年春節期間,通順河深江閘附近斷面氨氮濃度突然升高,為了協調開閘相關事宜,省環境監察總隊負責人奔波于潛江和仙桃兩市,都沒趕上回家過年。
深江閘的開與關,既是通順河水質的晴雨表,也從側面反映著潛江和仙桃的“鄰里關系”。郭輝感嘆,“現在溝通機制非常順暢。”余鋒也告訴記者,“深江閘開啟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意誠心齊,環保成為大家的事”
中央環保督察給湖北省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行動上的堅決,機制上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層層傳導壓力,讓各部門真正樹立了環保責任意識。
“祁連山事件以后,上上下下都很受震動,大家知道必須重視環保了,因為他們心里明白再也沒有什么‘刑不上大夫’的界限了,環保問責上不封頂。”朱津橋對此頗有感慨。
武漢市經開區環保局副局長胡續海略顯無奈地說,過去有很多環境問題一直擺在那里,他心里明白,但頂多只是想想,覺得“上面”那么多頭痛的事,肯定輪不到解決環境問題,F在情況不同了,領導們將環境問題擺在案頭,甚至親自到現場督辦,以前不敢想的事變成了現實,“喊一聲,有人理了。”
“過去,我們因為環保的事沒少求人幫忙。中央環保督察之后,環保部門更有能力發揮綜合協調的職能,與各部門更好地協作促進問題解決,F在各部門都開始干環保,很多事反過來咨詢環保部門,我們環保人的腰桿硬了不少。”朱津橋感慨道。
記者在湖北省水利廳看到,大堂里豎立著一排宣傳板,公示著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中指出的問題和整改方案。“中央環保督察組來的那段時間,基本上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中間一天都沒休息。”工作人員邊走邊向記者介紹,“中央環保督察不論是在前期規劃、中期管理還是后期執法上,都對我們有很大影響,現在我們的每一步工作、每一項政策的出臺,都加重了對生態的考量。”
中央環保督察給各部門帶來的不止是工作上的壓力,更是心靈上的觸動。記者在湖北省采訪期間,每到一處,都有湖北省環境保護“雙護雙促”綜合執法人員匆忙的身影,深入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在洪湖時,一位執法人員說起自己的感悟:“現在的企業必須把環保考慮在內,沒有環境意識的企業是做不大、走不遠的。”
意誠了,心齊了,事兒辦好了,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實惠了,才會打心眼兒里理解和認同環保工作。當記者問起洪湖拆圍后離湖上岸的漁民時,68歲的文泉村村民王春柱說,非常理解政府的拆圍工作。“我從小生活在洪湖邊,對洪湖的感情很深。拆圍讓洪湖環境好了,我也高興。”
截至目前,湖北省84個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已基本達到整改要求。“從前信心不足,自從有了中央環保督察,我對污染治理有信心了。”朱津橋臉上透著興奮和期待,“中央環保督察還得接著搞,間隔時間也不能太長,對地方推動環保工作是真的有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