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得與失
對于很多地方來說,秋冬季大氣環境形勢嚴峻,污染防治任務艱巨,需要采取強化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其他一些地方也針對每年10月至來年3月這一時段,專門制定了防治方案。
筆者認為,各地思想認識和努力程度不一樣,空氣質量的改善幅度也有差別,有必要對這一時段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總結。
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這幾年,區域空氣質量并不樂觀。為此,3個城市采取了聯防聯控措施。2015年以來,這一時段的空氣質量呈穩中向好的趨勢。其中,CO和O3是絕對安全的指標,尤其是CO的濃度一般不會超過2mg/m3,遠低于4mg/m3的控制值。但是由于逆溫層的存在,城市上空的大氣環境容量下降,導致CO濃度略高于年均值。
在秋冬季節,溫度、光照等條件不利于反應生成O3,按可比口徑統計,這個時期的O3濃度低于年均值的15%~35%左右,是唯一一個濃度值大幅下降的大氣污染指標。此外,絕對濃度值一般低于110μg/m3,符合人體健康標準。
得益于城市氣化率較高,長株潭三市的SO2污染并不重。2015~2017年這一時段內,長沙市的SO2濃度最低,平均僅16μg/m3,最高的湘潭市也只有24μg/m3。相對于全年平均值,長株潭三市這一時段的SO2濃度并未明顯上升或下降,屬于正常波動。
NO2、PM10、PM2.5是長株潭城市群在這一時段內明顯惡化的3項大氣污染指標。3個城市NO2的年均值并不超標,但在這一時段內,均值都超過40μg/m3。其中長沙最高,達47μg/m3;株洲最低,也有45μg/m3。相較年均值,這一時段NO2濃度普遍升高10%~30%,可能與在壓縮了的空間內仍較大量使用機動車有關。
顆粒物污染是主要問題。據統計,2015年~2017年這一時段,PM10的平均濃度較年均值高出13%~35%,PM2.5的相應比例是15%~56%。如果與4月~8月黃金呼吸期內顆粒物的濃度相比,幾乎是倍增的程度。
綜合以上情況,秋冬季污染防治應注重以下方面:
緊盯區域重點污染物。每個地區大氣特征污染物是不同的,分析長株潭城市群的情況可發現,秋冬季應緊盯的污染指標一目了然,必須圍繞重點指標來制定減排措施。2018年初,長沙市對癥下藥,鐵腕整治揚塵等污染,兩個半月下來,PM10和PM2.5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7.4%和10.3%,局部站點的PM10降幅超過25%。
采取“一地一策”方式治理。空氣質量下降的原因不盡相同。比如,過去有個站點,位置相對偏僻,有“選擇性監測”之嫌,但近兩年卻一直排名靠后。排查發現,其周邊有400多個工地,PM10污染相當嚴重。有的站點SO2濃度短期達到了400μg/m3以上,跟蹤監測發現源于一個“散亂污”企業群的直接排放。由此可見,空氣質量問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必須從實際出發,尋找病根,斬斷源頭。
加強基礎研究。我國空氣質量問題既有共性,即單位國土面積的開發強度大大超過大氣環境容量;又有鮮明的個性,如局部的臭氧污染和大量燃煤導致SO2污染。因此,各地要加強基礎研究,為精準施策提供支撐。
作者單位: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