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最大環境保護市場的中國 為何沒世界級的環保企業
【觀點概覽】
“一個國家產業結構高度污染,治理污染的環境產業卻又高度發達,從邏輯上并不成立。在這個悖論之下,行業會出現非常多的不合理現象。”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環保投入,最大考慮的是安全與成本,而非最終效果,因此,這無法鼓勵真正注重治理結果、舍得進行投入的民營企業公平的參與市場競爭,從而也催生了低質量、低價格的無效競爭。”
“低價投標的攪局者對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市政環保服務有成熟的支付模式:將成本轉嫁給居民,但工業企業只能將成本轉化為更高的價格,這意味著誰先做環保,誰就將在市場競爭中有更多的“負累”。”
擁有世界最大環境保護市場的中國,為何一直沒有出現一家世界級的環保企業?這個問題不僅在困擾著投資者,也困擾著所有想在這個行業中做出些成績的企業家們。
在國內,更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進行跨界并購,將主營業務變成環保,還有一系列的國有企業,包括“中字頭”大型集團、各省的鋼鐵集團,都卯足了力氣要鉆進環保行業。
新玩家不斷加入的同時,國內很多企業也積極開展海外并購,“國際上只要有想買的東西,首先想的就是中國有沒有買家”,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英才》記者。
環保行業在利潤增長、規模擴大的同時,仍面臨諸多問題。治理成效是否顯著?工程質量是否有保證?市場競爭是否公平、法制?環境監管是否合理、有效?這些都是橫桓在行業發展快車道上,無法回避的難題。
環保企業的無奈
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曾經問資本界的朋友,為什么這么多錢都試圖涌進環保企業?而得到的回答很簡單:如今的市場環境下,環保更有投資價值。
在資本的推動下,環保行業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產業的過熱,會給其自身發展帶來一些新的現象和模式,當然有好也有壞。
好的是,環保行業商業模式獲得創新,產業鏈延伸擴大。如原來的污水處理行業,現在可能要同時去負責管網的運營,靠管、網一體化來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原來的垃圾發電行業,現在要同時將清運、轉運都納入體系,客觀上做大了整個行業的蛋糕,要求企業更具綜合能力。
另外,從傳統的BOT(建設-運營-轉交)向PPP(公共部門與企業合營)模式的轉變,也讓各級政府比以前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環保建設中來。
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
但行業的問題仍然大量存在。趙笠鈞表示,環境治理本身是成本的一部分,施治方投入的意愿并不強。正因為如此,一個國家產業結構高度污染,治理污染的環境產業卻又高度發達,從邏輯上并不成立。在這個悖論之下,行業會出現非常多的不合理現象。
被環保行業廣為詬病的稅務總局“78號文”,要求對污水、垃圾、污泥處置勞務和再生水征收增值稅,這意味著上述領域免增值稅的好時光終結。
“對高污染行業結構性增稅、用稅收優惠來扶持環保產業的發展和環境的改善,才是正常的,但是這個文件與促進環保的大方向并不一致”。趙笠鈞認為,顯然這會降低全行業的利潤水平。
另外,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環保投入,最大考慮的是安全與成本,而非最終效果,因此,這無法鼓勵真正注重治理結果、舍得進行投入的民營企業公平的參與市場競爭,從而也催生了低質量、低價格的無效競爭。
趙笠鈞很無奈:“在價格與質量的選擇中,犧牲質量而選擇價格,不僅讓企業變得無利可圖,也并不符合‘供給側改革’的原則。”
低價投機的傷害
對于水處理行業的外企來說,面對大量本土企業的切入和競爭,是無法避免的,面對這樣的現狀,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十分坦然。
他對《英才》記者表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是世界工廠。因此原則上中國的水處理市場是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第一。
從市場空間來看,中國的水處理仍具備非常大的空間。但現在行業面臨了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很多行業的新晉企業,用超常規的低價,來搶占原有的市場份額,這讓威立雅等行業老兵“很受傷”。
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
另外,中國處在經濟轉軌時期,很多大型企業急需尋找新的利潤支撐點,大多數行業并不具備這樣的盈利能力,但環保卻還大有可為,因此很多企業進軍環保行業,卻對業務成本構成不熟悉,因此敢于以超低報價爭搶項目。
“雖然新進者對于發展業務的急迫性可以理解,但是這種行為對于行業來說,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對行業健康不利,對切實完成治污任務也有很大的影響。”
黃曉軍希望,有關的部門能夠認清低價投標的危害,以更加理性的態度促使水處理行業、乃至整個環保行業的健康發展。
需要“負激勵”制度
科達潔能原本是一家從事陶瓷設備業務的企業,為了培育新的盈利空間,在10年前參與進環保產業中來。
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曾對《英才》記者表示,雖然資本方面已經太熱,但環保的產業投資機會還有不少。科達潔能主要從事的大氣污染治理方面,也存在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但所謂的“空間”,并不意味著唾手可得。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極其龐大的工業廢氣排放市場仍然沒有被有效激活。
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
根據邊程的觀察,在過去的十多年里,面向工廠、做工業廢物處理的企業,發展速度并不快,而面向市政的環保企業,則已經歷了多年快速的發展。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市政環保服務有成熟的支付模式:將成本轉嫁給居民,但工業企業只能將成本轉化為更高的價格,這意味著誰先做環保,誰就將在市場競爭中有更多的“負累”。
在這種情況下,自愿選擇進行環保投入的企業少之又少,環保企業的市場自然就成為了無米之炊。
企業原本是自己排放天經地義的買單者,但相反,現行政策更多去獎勵進行環保投入的企業,而不是去處罰漠視環保的企業,這種政策設定,幾乎完全無法對破壞環境起到任何的震懾作用。
邊程表示,在非市政環保領域,更需要“負激勵”制度,也就是撤掉現行的這種“誰環保獎勵誰的”的“正激勵”制度,轉變為處罰不投入環保的企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