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看水環境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4月底,在湖南湖北考察,調研長江時曾這樣說到:“(長江)病了,病得不輕了……治好長江之病還是用老中醫的辦法,追根溯源、分類施策。開展生態大普查,系統梳理隱患和風險,對母親河做一個大體檢。祛風驅寒、舒筋活血、通絡經脈,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總書記一直對自然之水非常重視,2013年提出要全力落實“海綿城市”的理念,不僅是城市建設的模式,更重要的目的是讓水體更自然的在天地間循環。“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
此次在視察長江時提出的“中醫療法”,目的是讓自然水體更富生命力,能夠更好的滋養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要深刻領會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的內涵,就是要恢復自然界的自主能力,使之和人類能夠和諧地相處。
中醫的相關醫理分析
中醫是通過調理生命體的大環境,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中醫以生命整體是否陰陽平衡為健康標準,而不是僅從微觀結構成分,去看幾個數據是否在標準范圍內,和西方醫學有很大不同。
中醫認為所有的生命體生于天地間,稟受天地之氣。水體雖不像人體那么復雜,沒有五臟六腑,沒有四肢百脈,但把它看作天地之間的生命體,仍是可以通過中醫的哲學去做定性的診斷。
中醫診斷和治療的生命體的方式很多,講求八綱辯癥:陰陽、寒熱、虛實、表里;開方子前需要辨清這一系列的宏觀因素。其中中草藥是中醫中很重要的療法,用自然界的有藥性的植物,去糾偏生命體的癥狀,從而達到一個平衡狀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虛則補之,實則泄之”。
中醫是從宏觀環境入手,是從時間和空間看問題,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環境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辯證而全面。總書記說的“追根溯源、分類施策”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水體之常見病:陰虛
從傳統文化講,天為陽,地為陰。水循環天地間,得天氣亦得地氣。天氣得陰為雨則降。地氣得陽為霧則升。在這一升一降中天地的能量就能得到平衡。
一旦地面的水體受到了外源的污染,大量無法消納的污染物會沉淀在水底,嚴重阻斷了水體和地氣的接觸。底泥中的微生物雖然會消化部分的有機物,但仍有大量的污染物會在水底瘀滯。
另外一類情況是河床底部硬質化,河底本應該有自然泥土的地方卻被混凝土或防滲層所覆蓋。此時天氣降,而地氣不能升;生命體只得天氣而不得地氣,會造成陰虛,體內陰的成分少,就無法制衡陽氣,生命體會變得比較躁動,容易上火,陰陽失衡狀態下必然會得病。
水體不單是生命體,也是整體環境,水體如果病了,水內的動植物都會因大環境的惡化而數量減少甚至滅種。污染物的直排和過于工程化的河道設計思路是導致水體“病的不輕”的重要原因。
不能富營養化,但也不能貧營養化,否則陰陽俱虛,治理標準不能走極端
古語道:水至清則無魚。水是不是越干凈越好?越能體現生態性?!回答應該是否定的。
在富營養化和貧營養化間要有個平衡度。因為水到自然界是要滋養生命的,沒有了營養,沒有了元氣,如何滋養生命體?!
現代水處理工藝中大量的添加化學藥劑,去消滅水體中的污染物,目的就是達到幾個漂亮的水質指標,這些方法實際都是在消耗水體的元氣。這樣的水體陰陽俱虛,有形而無實。恰如在經過化學療法后的病人,雖然各項醫學指標正常,但人卻虛脫很多,出了醫院還得進療養院。
現代醫學為了殺滅一些體內不合群的細菌,使用很多化學性的療法,雖然達到了滅了菌目的,卻破壞了免疫系統,副作用極大,殺敵八百,自損一千,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總書記提出的“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是把自然水體當成生命來看待,我們治水的方法也要更生態化,治理標準不能走極端,一定要在水中留存一些生命力。
中草藥治水的可行性
依照目前比較流行的治水方法,往往是向水體中添加大量的生物菌劑,化學藥劑,使用若干物理的工藝,光學的工藝等,目前治水的方法等于把西醫的方法都用了個遍。
在“文化自信”的今天,筆者認為在設計和實踐層面,治理水環境也應該提倡“用老中醫的辦法”,不僅是要達到某些微觀的水質指標,還要注意水體陰陽和虛實的調節,目的是讓水體富有自然的生命力,做到有形有實,形魂并俱。
眾所周知,中醫的中草藥是中醫最重要的治療方式,相對于各類化學成分的西藥來說副作用要小很多。“取之于自然,施之與自然”,中草藥都是取自自然的植物,用在環境治理方面,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
2013年江蘇常熟兩個河道水凈化工程,用中草藥處理劑對河道水體進行原位處理,實踐表明,中草藥水處理劑對河道水的凈化具有處理效果好、費用低、操作簡單、無二次污染的特點,可長效保持凈化后的河道水體生態穩定性。
“生態文明”和“文化自信”需要相互結合
我們借鑒了太多西方的治理方式和標準,而往往忽略了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就是讓我們慢慢的將老祖宗的智慧拾起來,在新的時代,面對新問題和新挑戰,依據我們東方人古老的智慧,探索和發現適合我們自己的方式方法,并對當下的一些極端的做法糾偏。
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對于現代醫學有著很現實的指導意義。著名科學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青蒿素就是依托于祖國傳統醫學的智慧。只是在現代科學流行的今天,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古老哲學總顯得有些弱勢。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更注重整體的平衡,允許不同的存在,講求陰陽調和,求同而存異,雖然來的慢一些,但綿綿而持久。
中醫是千年傳承之法,治愈生命體有雄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習總書記此次提出的“用老中醫的方法”、“治已病,也治未病”,就是給我們的生態文明的實施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路。
新時代下,一定要將“文化自信”和“生態文明”相互結合,這樣我們民族的心理狀態和生存環境才能得到真正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