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公里污水管網缺口怎么補?
在前不久結束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中,一篇題為《中央環保督察留給汕頭13個整改項目無一按時完成督察組建議市領導與老百姓住一起》的報道被廣泛轉載,報道深刻指出廣東汕頭、揭陽兩市長期以來存在等靠要思想,練江治理計劃年年落空,住在黑臭水體邊的村民不堪其擾。
這是地方政府不重視黑臭水體治理的案例之一。在其他一些地區,存在黑臭水體屢治屢敗、效果反復的問題,原因值得深思。
黑臭水體成因多樣,涉及工業污染源、農村面源污染等多種污染源,此外還有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普遍偏低、管網設施不完善、排水體制混亂等問題。要想治理好黑臭水體,地方政府不僅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觀,高度重視、統籌考慮、系統施治,更要消除僥幸心理,將之作為一場久久為功的持久戰來打。那些試圖通過造假手段蒙混過關的地區只能是自欺欺人,光說不練假把式。
如何才能治理好黑臭水體?首先,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治理企業等主體間要權責明確。污染者付費是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原則,在環境監管、付費機制上需要不斷科學化、精細化。對于能夠明確的排污主體,要通過健全排污許可制度、污水處理費等收費制度予以約束。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建立城鎮污水處理費的動態調整機制、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建立與污水處理標準相協調的收費機制、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等。對于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地區,特別是劣V類水體以及城市黑臭水體的污染源所在地,要提出更嚴的要求、更高的標準。
雖然對于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農村污水等污染源都從收費機制上予以明確,但是還有不少難以找到污染主體的污染源需要政府投入治理。此外,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支出也成為不少地方政府頭疼的問題。
有問題要解決而不能逃避。在7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通報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時表示,控源截污方面的問題就發現了440個,占總問題數量的42.6%。全國現在僅污水管網的缺口就有40萬公里左右,資金缺口在萬億元以上。但是,管網問題多、資金需求大并不能成為不治理、假治理的理由。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廠雖然已經超過4800座,但是進水濃度逐年下降,有些地區甚至低于150mg/L。這證明原本應該發揮治污效果的污水處理廠由于管網等原因而處理了大量地下水、雨水。
管網是黑臭水體治理的核心。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巡視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張悅認為,“現在我們是污水處理世界第一大國,但是我們遠遠不是污水處理強國,主要的差距不在工藝,管網才是大問題。”他預測,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和未來十年的水環境環保領域中,管網將會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其次,PPP模式仍然適用于黑臭水體治理,政企之間要厘清邊界、按效付費,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同時,在PPP項目中,不能就水說水,要水岸統籌。不僅要政府投入,還要調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早在兩年前,業內就有專家和企業建議推進廠網一體化、廠網河一體化直至廠網河岸線一體化,今年這一倡議開始成為水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的方向,與之相關的環境生態價值也將整體提升。
中國城市規劃院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分院資源能源所所長王家卓表示,廠網一體的核心不是簡單地將污水處理廠和管網打包,而是要將廠網掛鉤,尤其是對污水管網的截污效率和污水處理廠的治污效率進行考核并將二者進行掛鉤,這其中關鍵的指標包括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濃度考核、有無污水直排情況考核以及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考核。
政府和業界對管網的重視已經為管網和相關產業帶來利好。近日,恒通環境成功中標珠海市金灣區市政園林管理服務中心金灣區排水管網健康度檢查及雨污混接調查采購項目,這也是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排水管網檢測及雨污混接調查大型項目,中標金額近6000萬元。此外,巴安水務全資子公司日前與中外建華誠城市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污水管網項目,總投資超1.28億元。
這一趨勢還將持續多年。與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排水管網相比,我國存在很大短板。未來,在管網調查、修復、日常巡查、定期養護更新等方面,相關企業有望收獲更多機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