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清庫潮下的反思
從商業的本質來講,合理的商業模式、現金流和凈利潤“雙正”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是,不少企業忘了這一點。
◆本報記者張蕊
“財政部、發改委核查萬億級PPP項目庫多地半數項目被清退”的消息日前見諸報端。今年以來,環保企業遭遇融資困境已經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大事。從環保企業發債失利,到企業債務違約或者存在違約風險,與大量PPP項目倉促上馬存在直接關系。在國家對PPP項目不斷進行規范,促使其良性發展的形勢下,環保企業怎樣才能規避項目風險,實現健康發展?
傳統的業績為王思維需改變
投資要“佛系”些,現金流和凈利潤“雙正”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
國務院近日穩投資再出招,激發民間資本活力,支持民間資本在環保領域控股。這一政策無疑對民營環保企業是利好的。此后,一些環保上市公司發債成功對政策市場進行了回應。
在資本對環保企業的態度回暖之時,業內也對企業爭搶PPP項目進行了反思。
記者了解到,前不久不少環保企業的難題集中在資金鏈。“因為市場選擇的問題,導致了環保產業的低毛利。這幾年出現了很多PPP項目,對環保企業產生資金壓力。”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
3年PPP大潮下,企業爭奪的是不是好項目成為行業熱議話題。有環保企業投資人坦言,“我認為投資還是要‘佛系’些,戒貪很重要。任何一個公司的投資要看標的物的質量,不能為拿項目而拿項目。”
今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期間,中持股份董事長許國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企業投資的項目非常好,融資不成問題。要是非常好的創新項目,錢會爭著給你,其實與融資相連的是投資的問題。”
對于一些環保企業遇到資金上的困難,他認為與外部政策環境、市場競爭環境都有關系。但是作為企業來說,要注意自己投的項目是不是好項目,是不是創造了價值。如果能創造價值,一定會獲得投資者支持。
環保企業要充分考慮自身承擔項目的條件。一位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前不久好幾家民營上市公司都出現了拿到了PPP項目,但是交不起資本金的問題。“企業擴張太快,從項目中賺取的一些收益還不夠投入新項目的資本金。加上應收賬款遲遲收不到,企業當然會出現融資風險。”
他還表示,有些企業部分PPP項目存在瑕疵,項目多集中在小城鎮和縣城,同時有不少項目在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和儲備清單中查詢不到,即未入庫項目。對于這些項目,政府或無法在預算中列出支出責任,項目融資也會受影響。企業應注意到,PPP項目風險主要不在政府,而是企業。“明知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支付風險,企業為搶項目還冒然進入,資金都是企業融資或者墊付的,當然存在較大風險。”
此外,爭搶PPP項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環保企業傳統的業績為王思維。只要有工程業績,即使利潤很低甚至沒有利潤,都有企業接單,這種思維需要改變。
顯然,環保企業要關注客戶需求,這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
許國棟坦言,在PPP項目中相對重工程不重運營,特別是從業績上重工程不重運營,這是非常不好的傾向。“PPP項目好比是裝修公司為客戶提供服務,要考慮客戶需求。”
未來幾年是環境大建設時代,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不少地方對PPP模式仍然存在需求。但是環保企業更應關注客戶需求,“從商業的本質來講,合理的商業模式、現金流和凈利潤‘雙正’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是,不少企業忘了這一點。”一位環保企業原負責人做出忠告。
巨無霸也有困惑?
產業模式創新面臨風險和不確定性,項目大小、周期長短、資金周轉等需考量
有行業研究人員認為PPP項目對于民營企業投融資影響較大。在環保PPP項目中,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占了較大比例,相比于國企央企擁有較強的信用背書,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更窄,被波及更深。
但是,央企國企在風險管控上也決不能掉以輕心。最近,央企三峽集團斬獲江西省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77億元項目、央企背景支撐的康佳集團進軍環保3個月拿下41億元項目的消息著實“驚艷”了業界,完成了跨界者的“逆襲”。然而,其中仍然是風險機遇并存。
記者瀏覽了三峽集團網站發現,近3個月來,三峽集團動作頻出。與多地和多家央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比如,與湖南省政府簽署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安徽蕪湖市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等。在企業合作上,可謂都是重量級央企,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能建、中國中鐵、中國電建均與三峽集團確定合作。
與以往進入環保行業的央企不同,三峽集團堪稱央企中的“巨無霸”,很可能影響環保PPP項目的業態。
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三峽集團年凈利潤在300億元左右,在三峽工程、金沙江上游水電站等重大項目建設中體現了強大的綜合實力。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將有九江、岳陽、蕪湖、宜昌4個示范項目陸續推進。“三峽集團是就特定區域,要完成國家交予的重大任務,解決長久以來的長江水系大保護問題。”
以九江項目為例,產業模式創新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據知情人透露,當聯合體中工程企業收益率超低時(約為5%左右),三峽集團很可能會對其他企業承諾收益,使其利潤率增至7%~8%。這在經營策略上并無風險,但可能在市場上對其他企業有失公平。“這可能與三峽集團的定位有關,長江經濟帶的大保護需要大型央企做出貢獻。但是從行業角度看,應該提前規避一些風險。”
這位知情人士分析稱,三峽集團目前也面臨一些問題,對長江水系的保護工作從何入手,項目大小、周期長短、資金周轉等存在疑慮,需要整體規劃考量,凝聚政府、企業和行業智慧。第一,依靠PPP離散化、碎片化、點對點的操作是否能夠保證九江水系長治久清?項目做大了,有可能突破PPP項目10%的財政支出紅線,得不到財政支持。第二,三峽集團的示范項目定位于“三個一”——“一座城、一片水、一個主體”,集團是要就最終治理效果兜底的。項目做小了,有可能治理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比如九江項目也許77億元難以實現國家水功能區劃要求,而要更多投資才管用。”
轉型環保有待時間考量
產業能否協同,企業能否穩定向好發展,還要“邊走邊看”
與三峽集團的能源水利背景不同,康佳集團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電子消費產品。近期,公司已經明確進軍環保和半導體行業,未來將重點布局節能環保、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還將適時進入大健康、新能源汽車、5G等領域。
前不久,康佳環保科技事業部已經將業務方向瞄準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復,以及固體廢料治理與回收再加工利用等熱門領域。
近日,康佳子公司與其他企業組成的聯合體接連中標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央城區綜合提升項目和東港市城市內河綜合治理工程。
有媒體報道稱,康佳對環保業務寄予厚望,目標是1~2年內實現年營收80億~120億元。康佳總裁周彬稱,進入環保產業,康佳有著天然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央企背景的支撐,充足的資金準備和良好的產業協同。
一些行業人士認為,康佳涉足生態環保領域跨度過大,在對市場的了解和把握、資金、技術和人才儲備等方面的能力亟待考量。同時,業界對康佳的生態環保PPP項目的運營能力能否適應業務發展的步伐,以及項目擴張的速度和規模也還存疑。
“激進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本身就是商業模式不夠明晰、業務不夠穩定的表現。一是央企背景不足以成為涉足環保行業的依據;二是資金方面,康佳也難言優勢。至于產業協同,如今看環保行業關聯度不高。企業能否穩定向好發展,還要‘邊走邊看’。”行業人士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