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
垃圾分類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很多人只看到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做得很好,卻沒有看到其背后的長時間的努力和付出。垃圾分類,日本用了30年,德國用了40年,而瑞典用了整整一代人。
我國大陸的垃圾分類這么多年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除了前面講的諸多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們太浮躁、太急于求成了,總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在垃圾分類領域里,慢即是快,快即是慢,沒有捷徑可走,如果有,也只能是八個字——“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因為,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
一、反對“失敗論”和“速勝論”兩種觀點
垃圾分類想要做成功,需要要反對兩種觀點:失敗論和速勝論。
失敗論的主要觀點是,我們國家的居民環保素質比較差,垃圾分類處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垃圾分類處理鏈條上的各種利益主體的利益和關系不容易打破,環衛體制、機制改革難度很大,等等,所以,我國不適合做垃圾分類,或者說,我們做垃圾分類一定是要失敗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也是要反對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垃圾分類工作可以“一步到位”、“一勞永逸”,這是對垃圾分類認識的“簡單化”。垃圾分類的工作從大眾接受到運行成熟,需要一系列系統的工作來組織運行,認為垃圾分類可以“立竿見影”、“立見成效”,這是錯誤的事業觀、政績觀。
雖然這兩種觀點表面截然不同,但實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看到了問題的局部、表面,而沒有從垃圾分類全局、本質出發,沒有認清垃圾分類處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沒有實事求是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犯了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
我們的觀點是:在我國,垃圾分類一定會成功,這一點無庸置疑。但不會很快,需要一場“持久戰”。
說垃圾分類一定會成功,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垃圾分類處理是垃圾處理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是人類文明到達一定高度的必然產物。二是有領導的高度重視,特別是高層領導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發已出“要普遍推進垃圾分類制度”的號召,還有住建部、國家發改革委、教育部等相關部委都已在積極行動。三是18年來的經驗和教訓,也為現在的垃圾分類積累了寶貴的財富。四是民眾的環保意識也在大幅度提高。
二、為什么說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
1、居民的意識、生活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生活垃圾分類,民眾的參與非常重要,需要從點滴入手培養生態理念和改變生活習慣。而生活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日本和臺灣的經驗看,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要達到90%以上人的共識,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當然,我們國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可能不會那么長,但5至10年的時間還是需要的。因此,垃圾分類工作,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扎扎實實地做好每條街道、每個社區、每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最終將會有一個好的效果,涓涓溪流才能匯成大海。
2、政府的觀念改變需要時間。現在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還是局限于過去后端的被動式的處理方式,環衛部門還只是“垃圾的搬運工”,由垃圾處理—-垃圾管理——垃圾治理,最后,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和方式轉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3、法律法規的出臺也需要時間。垃圾分類要成功,一定要以法制為基礎,需要國家層面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及配套措施,從立法計劃到調研再到正式出臺,需要較長的時間。
4、分類收運處理體系的建設需要時間。垃圾分類處理涉及的鏈條很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環節所需的軟硬件、設備設施的建設是龐大而細致的工作、它的建立也需要時間。
這些因素,決定了垃圾分類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同于治酒駕和禁煙令,一部法律、一個禁令便立竿見影。
三、怎么打這場“持久戰”?
1、是根據地思想
先期以一個城市的區或縣為單位,甚至是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做起,制定出垃圾分類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動員等齊頭并進。
采取毛澤東同志的“根據地”思想,集中人力、財力、物力,一片片地做,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各個擊破”待一個區或縣成功了,再向其它地區復制。
2、市場化改革
前面已說過,垃圾分類的根本出路在市場化改革,如果垃圾分類不上升到改革和社會治理的維度,就垃圾去談垃圾分類可能永遠無解。正如,美國戰略學家惠斯曼所說“問題的解決,往往不在問題的發生層面,而是在相鄰的更高層面。”。至于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內容等在第五篇已詳細論述,這里不再贅言。
四、垃圾分類“持久戰”的階段。
總體上來看,垃圾分類“持久戰”大致分三個階段。
1、試點階段。在全國三線、四線城市或農業縣,選擇5-10個進行垃圾分類改革試點,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垃圾分類最終的成功也一定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或“小城市包圍大城市”的道路。
2、推廣階段。在小范圍的改革試點成功后,進入推廣階段,擴大試點范圍,拓展到更大的區域,進行進一步的試點。
3、普及階段。在經過前面階段后,取得更多更為成熟的經驗和方法后,可以逐步向全國普及推廣。
五、“持久戰”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三針協同”理論。需要將宏面層面的理論研究、頂層設計與中觀層面的規劃設、方案制定、微觀層面的實際操作要有機統一起來。目前,我國垃圾分類頂層設計、規劃制定到具體實施是由不同的人群在做,沒有很好的統一起來,結果如一個時鐘的時針、分針、秒針各走各的,造成時間不準,需要“三針協同”。
2、政府正確定位。在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共治中,政府處于“元治理”的位置,有主導的作用。要明確地方政府要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在具體的實踐中,由于地方領導特別是分管領導更換頻率較高,不同的領導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理解程度的不同,而造成政府不同程度的缺位、越位、錯位,沒有正確的發揮相應的重要作用。當然,把握好這個度很難,需要專業的垃圾分類咨詢機構進行咨詢。正所謂“樂團效應”,如一個樂團,需要一個總指揮,協調各方,高效配合,才能彈出美妙的曲子。
3、把握規律,設定階段性目標。垃圾分類,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它需要一個發展過程。正如孩子的學習過程一樣,需要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樣,需要把握學習成長規律,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不能讓幼兒園、小學生去參加高考。垃圾分類也一樣,要把握垃圾分類的發展規律,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工作,保持戰略定力,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要“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制定階段性目標。
4、發現問題,及時總結。試點地區要及時總結經驗,善于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時糾正偏差、完善政策,扎實推進工作,確保按期完成改革試點任務。
六、“持久戰是”多久?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假如上面所說的條件都具備了,辛苦多久才能看到收獲,我們也相信“付出終有回報”這句話,但時間需要多久,10年,20年,還是30年?
這里先明確一個概念,垃圾分類本身是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未來就象洗臉、刷牙一樣,將長期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垃圾分類是一場“只有始點,沒有終點”的事業,永遠在路上。這里說的”持久戰”,是指“從現在開始至居民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基本養成、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基本完善、垃圾分類收運處體系基本健全”的這一段時間。
我們認為,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基本具備,在3年左右的時間,垃圾分類取得階段性成效是可行的。這個階段性成效是指一個區或一個縣50%左右的城鎮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效果在10%以上,資源化在35%以上,并產業鏈開始整體盈利。
當然,我們不是算命先生,這里邊有很多的制約因素和條件,要看政府的決心和力度,還要看行政、市場、社會三方力量的配合默契程度、投入力度、產生效果等,如果好就會提前一些,差就會延后一些。
垃圾分類是一朵嬌貴的花,需要的“社會氣候”、“土壤條件”等比較高,只有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人、以正確的方式做,垃圾分類才能真正成功。
七、小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十九大已發出改革的總動令。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指引下,盡早啟動垃圾分類改革試點工作,不再像有些地方“熱熱鬧鬧、滿懷熱情的做著對最終結果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發揚拿出“釘釘子”的精神,步步為營、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垃圾分類在我國定會成“星火燎原”之勢,一定會成功,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