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大煙囪里冒出的白煙或是霧霾元兇之一
打贏藍天保衛戰,超低排放技術在電力、鋼鐵等行業疾速推進。
在日前由山東省科學院主辦,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山東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研究會承辦的2018年第5期山東科技智庫論壇:有色煙羽標準專題研討會上,“脫白”(即消除工業排放的白色或有色煙氣)呼聲較高,有觀點認為,無論是脫除白煙中的霧滴還是污染物,對防止霧霾出現都是很有必要的。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尚未形成全國層面的統一要求,但是多地已開始嘗試出臺地方版“脫白”標準,除上海、天津等地先試先行外,濰坊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工業煙羽“脫白”治理,棗莊日前出臺相應“脫白”治理政策,企業自發的“脫白”行動也在陸續推進中。白煙致霾爭議進入冬季,時常可以看見工廠高高聳立的煙囪里冒出白煙——這種白煙完全是干凈的水汽嗎?事實上,“白煙”問題已引起行業廣泛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由于冬季環境溫度低于煙氣露點而出現的白煙現象其實也有隱患:白煙中含有可凝結顆粒物和進入大氣后迅速形成硫酸鹽的SO3,加上這些目前還不被監測的超細顆粒物,遠達不到排放標準。
去年,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何平的一篇文章——《不聽工程師意見,中國三年治霾無功》引發業內關于“誰是霧霾形成的罪魁”的爭議。
“濕法脫硫可能導致霧霾。”在當日的有色煙羽標準專題研討會上,何平重申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因為濕法脫硫工藝不完善,2012年后在煤炭總量沒有明顯增加、汽車增量也逐步趨緩的情況下,脫硫、脫硝全面實施,導致霧霾突然大面積加劇。
據了解,目前國內用于工業環保治理的脫硫工藝90%采用的是濕法脫硫技術,這種方法脫硫后排放的煙氣濕度大,濕煙氣里攜帶殘留的細煤灰和硫酸銨、硫酸鈣等可凝結細顆粒物和SO3。根據歐美經驗,濕法脫硫通常需要加裝煙氣再熱器(GGH),將煙氣溫度抬升到超過80度排放以除濕。而在國內很多電廠以節能和防止設備堵塞為由,經環保部門同意都拆除了GGH。
“由于GGH的取消,致使煙氣中排出的水溶性粒子進入大氣后形成的極細可凝結性顆粒物濃度增加7-35倍,再加上GGH取消后煙柱高度降低,減少了排放空間,耗水量增加一半,大氣濕度提高,大量脫硝設施上馬增加水溶性離子等原因,參照2013年的測試數據進行模型推算,大氣中不易沉降的極細顆粒物與2012年相比增加上百倍。加上去除GGH后更多的水氣排放更容易形成霧霾的氣象條件,使得2013年霧霾集中爆發,2014年霧霾天數達到峰值。”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分析稱。
“2013年以來,由于濕法脫硫排出的有色煙羽沒有得到有效治理,其中的可凝結顆粒物(含SO3進入空中后與大氣中富集的氨快速形成硫酸鹽)是進入官方檢測范圍的可過濾顆粒物的若干倍。由于可凝結顆粒物等極細顆粒物不斷排放且沒有被檢測和控制,盡管我們采取各種措施,包括推行超低排放,煤改氣,部分停產/限產等,霧霾仍然久治不愈。”周勇進一步表示。
不過,濕法脫硫技術可能導致霧霾的觀點受到了國內一些專家的強烈反對,尤其是電力行業專家,他們始終認為燃煤電廠濕法脫硫是治霾功臣。周勇也強調濕法脫硫的歷史貢獻很大,如果沒有犯這個去除認為沒有大用的GGH的小錯誤,濕法脫硫沒有大問題,煤炭也不會因為霧霾而被污名化。項目已在多地上馬白煙致霾爭議至今未休,不過,工業領域關于濕法脫硫技術的改善提升頻頻引發思考,尤其是企業在疾馳的環保治理中,漸漸意識到“滾滾白煙”與風景無關,的確存在著治理和提升的空間,并已付諸行動。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濟南北郊熱電廠近期上馬了一個“脫白”項目,即在對煙氣污染物治理的同時對余熱進行回收。
“煙氣余熱回收量大于16兆瓦。中間是一個煙囪,前后加兩個噴淋式的換熱器。產生的水通過一個水箱沉淀之后把這些熱量送到兩臺熱泵里面,再送到熱力站去。”北京華源泰盟節能設備有限公司的該項目負責人楊巍巍如是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這個項目的主體情況。
實施“脫白”后,項目的經濟性如何?
“整個項目投入2880萬元,去掉增加的電耗和中和的堿液費用,還有一些運營費用,算下來純收益700多萬元,因為對管道進行了改造,投資回收期4年。減排的效果非常明顯,二氧化硫減排59%,氮氧化物8.8%,對煙塵沒有測試,還能節水。”楊巍巍說。
據了解,類似的“脫白”項目已在全國多地陸續上馬。
“治霾當務之急是控制可凝結顆粒物的排放量。”周勇說。如何“脫白”尚存考驗除了企業舉措,一些省市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脫白”政策。
2018年6月,天津市印發實施《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在國內首次提出煤電機組煙氣溫度控制要求,對22套公共煤電機組啟動“煙羽脫白”治理。河北確定2018年大氣污染治理目標提出,完成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和煙氣脫白年度治理任務。
濰坊市也于今年提出“七個率先”打響藍天保衛戰,啟動工業煙羽脫白治理。該市提出,為解決火電、鋼鐵、焦化、碳素、垃圾焚燒等行業煙氣“拖尾”問題,借鑒上海、天津等地市先進經驗做法,率先啟動煙羽除濕脫白治理工程,要求相關企業通過采取煙溫控制等措施,在2020年1月1日之前完成相關改造。
“該項工作完成后,將大大降低煙氣排放含濕量,減少煙氣中可溶性鹽、硫酸霧、有機物等可凝結顆粒物排放,基本消除石膏雨、有色煙羽等現象,為降低PM2.5濃度做出積極貢獻。”來自濰坊政府方面的表述稱。此后,棗莊也出臺相應政策,要求試點開展位于城市建成區內的大型燃煤機組濕煙氣“脫白”治理。
據悉,江西省在藍天計劃保衛戰中也提到了“脫白”政策,不過時間并沒有明確。
如何“脫白”依然是當前困擾業界的焦點問題。
中國環科院研究員張凡認為,有色煙羽里含有大量未知可溶性顆粒物,這些污染物沒有反映在目前的煙氣排放標準里,導致霧霾得不到有效控制。“進行煙氣冷凝脫水是一個實用有效的辦法,把這部分污染物降下來。但具體冷凝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工藝,得取決于地區環境容量、行業和企業具體情況”,西安交大譚厚章教授認為。
“‘脫白’有點像美容,怎么‘脫白’?既然要美容就應該找正規醫院,‘脫白’的工藝和技術經得起考驗和打磨,不是說貼個面膜就是‘脫白’(通過控溫消除白煙),這個就太簡單了。”沃斯坦熱力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技術發展高級經理孟震說。
孟震認為,每一個“脫白”項目都要結合當地的氣象條件、環境條件、空間場地、冷熱源條件等一系列因素進行綜合性考慮,不要搞一刀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