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錫東垃圾發電廠停工5年后成功復工的背后
從無錫市區出發,沿著S228線一路往東北方向行駛一個小時,一座3平方公里的生態園映入眼簾。小橋流水、草木蔥蘢,一派生機盎然。花園般的環境,讓人很難相信這里竟然是無錫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有2000噸垃圾變廢為寶。
就是這樣一座重要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出口,曾因“鄰避效應”被擱置了5年。
面對“垃圾圍城”之困,無錫市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則,用扎實的群眾工作、貼心的惠民舉措,贏得了99.7%的群眾支持。項目成為到目前為止全國唯一一例垃圾發電廠原址復工成功的案例,創造了城市善治的樣本。
突破攻堅 電廠全面復工
2011年,錫東電廠建成,沒有告知村民就點火調試,引發了群體性事件,電廠被迫停工。
一邊是“鄰避效應”,一邊是“垃圾圍城”形勢告急。無錫市城管局環衛管理處統計顯示,無錫全市年產生活垃圾量130多萬噸,日均量約3800噸,并呈逐年上升趨勢。最主要的桃花山垃圾填埋場于1994年建成投運,設計使用年限12—15年,已超期服役。事實上,歷經三次擴容,桃花山早已不堪重負,垃圾堆體高達100多米。
“‘垃圾圍城’顯然不符合群眾利益。”無錫市副市長朱愛勛說,“站在整個城市健康運轉的角度來看,錫東電廠復工是無錫破解‘垃圾圍城’危機的唯一出路,是關乎無錫生態建設的長遠大計。”
2016年10月,無錫市委常委會果斷拍板,錫東電廠必須盡快上馬,同時成立由市委書記李小敏掛帥的復工聯合工作組。“我來當這個工作組長,出了問題,由我負責!” 李小敏再三強調,采取最高標準、最好設備、最優工藝,把錫東電廠建成名副其實的安民工程、親民工程、富民工程。
定了干、馬上辦、辦到底,自上而下的層層動員、部署密集展開,一場無錫發展史上重要的攻堅戰打響了!
讓群眾放心,最根本的還是要用技術來說話。錫東電廠的建設按照當前國際上最高的歐盟2010標準進行。復工建設期間,項目組協調建設方的光大國際抽調了數十位技術專家到廠里,對所有設備逐個進行摸查。最終對994個項目進行了更新、消缺和大修,占全廠設備數的90.8%。
在錫東電廠大門口有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實時發布爐溫、顆粒物、二氧化硫等數據,每五分鐘更新一次,村民可隨時察看。“一開始來看的人還挺多的,隨著各項指標長期穩定,現在來看的越來越少了。”電廠負責人說。
善聽民意 贏得真心認同
電廠的技術沒有問題,難的是消除群眾心頭的疑慮。
錫東電廠跨錫山區東港鎮和江陰市長涇鎮,共涉及63個村莊、近6000戶家庭、兩萬多人。“要開工,首先要取得群眾認同。”無錫市副市長、時任錫山區委書記陸志堅說,“讓群眾對項目了解從而對電廠信任,這是取得群眾認同的突破口。”抓住這個問題,各級政府抽調1800多名干部組成200多個工作組,走村入戶、聽取民意。
“接到任務后,我們壓力很大,但精神很振奮,全心投入。”長涇鎮宣傳委員孫麗麗說,那段時間,干部們白天工作,晚上挨戶走訪。夜里10點村里先開會,匯總村民想法。11點,鎮里再開會商量對策,忙到凌晨是家常便飯。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無錫共組織村民6600多人次去周邊城市垃圾焚燒項目現場參觀。“我看了人家的垃圾發電廠,整潔干凈,綠化很好,池塘里還養了魚。電廠旁邊有學校、飯店,隔著一條馬路還有新建的商品房小區。”黃土塘村村民薛文亞說,實地考察后,覺得垃圾發電廠并沒有傳言那么可怕,人們生活得好好的,自己心里也慢慢接受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幾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把鑰匙開幾把鎖、一把萬能鑰匙開上百把鎖。”工作組相信,總能找到一把打開群眾心結的“鑰匙”。東港鎮黨委書記胡小堅說,直接上門做工作難免對方心里有疙瘩,溝通困難。但大家始終保持韌勁,通過找熟人,以及老干部、老黨員、企業家等,讓“群眾做群眾工作”。
58歲的夏明娟為人熱情真誠,在群眾中頗有威望,工作組鼓勵她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們對她說,“你鎮上有房子,電廠造好你肯定拍拍屁股走了。”對此,夏明娟拍著胸脯說:“大家不走,我肯定也不走。”此后,她一直住在村里,還把鎮上的房子賣了。村民們看在眼里,后續認同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將心比心,群眾心里的“堅冰”一步步化開了。2016年11月電廠復工時,群眾認同率達到99.7%,遠超預期。
為民惠民 共享發展成果
成果共享,不僅是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也密切了干群關系,構建了基層治理新格局。
朱愛勛告訴記者,原來電廠與住宅距離300米就行了,復工把這一距離擴大到700米,更多的村民拆遷住上了新房。“電廠復工是民生工程,更是惠民工程,不僅不能損害群眾利益,而且要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走進長涇鎮蒲市村,一座650畝生態公園令人眼前一亮,綠樹草坪、池塘小橋、健身步道一應俱全。晚飯后,村民三三兩兩到這里散步休閑。“128戶村民拆遷后,政府建設了這個大公園,村莊變得更美了。我用土地換社保,現在每個月能有880元養老金。”70歲的浦水根樂呵呵地說,村民們對東青河蓋橋盼了好幾十年,很快就要建成了。
錫東電廠復工以來,針對群眾的合理訴求,江陰市和錫山區制定了基礎設施改造、水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等十項惠民措施,增進民生福祉。
電廠投產已有兩年多,村民口中的一件件民怨,也漸漸變成了民愿。“這里原來是個臭水塘,漂滿了垃圾,走過都要捏著鼻子。”黃土塘村嚴家莊村民姚金南說,村莊整治后,河塘清了,還設計了廊橋,方便村民納涼休息。黃土塘村史家圩年年黃梅天必淹,100多戶人家苦不堪言。去年,有關部門加高堤岸,水患一下子解決,村民們徹底告別了淹水之苦。
“說得多不如做得多,說得好不如做得好。”陸志堅說,各級領導干部發自內心為群眾解難題,對各項政策措施反復權衡、充分論證,盡可能普惠多一點、特惠準一點,爭取為錫東電廠復工創造堅實的民意基礎。
“干部做了很多事,吃了不少苦,我們都記在心里。”村民們都說,只要真心為老百姓謀福利,一定能得到大家擁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