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限產弱化了?專家:今年秋冬至少將限掉4000-5000萬噸鋼產量
今年秋冬季,首次實施分級環保限產政策,拒絕“一刀切”,這對鋼鐵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業界觀點不一。相比2017、2018年,今年的環保限產力度弱化了?
對此,11月23日,蘭格鋼鐵網資深專家、友發鋼管集團副總裁韓衛東在第十五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暨蘭格鋼鐵網2019年會上說,“認為環保限產不及預期,對鋼鐵行業影響不大,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覺。這只是感覺上的力度不大,實際上環保的作用非常大,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難道把廠子都關了才算大?”
他認為,從今年9月份開始算起,整個秋冬季至少要限掉4000萬到5000萬噸的鋼產量。僅10月份就至少限掉了1000萬噸。按照我們現在的產能和產量,這對明年整個行業的運行,是一個好的基礎。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從2017年秋冬季起,國家實行了史上最嚴環保限產令,2018年京津冀地區基本上全年都要限,特別強調禁止“一刀切”,2019年繼續限產。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鋼鐵產能的快速釋放和產量的過快增長,對鋼價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
對于今年的環保限產,韓衛東通過一組數據分析:10月份日產粗鋼263萬噸,環比下降13萬噸,降幅為4.7%,9月粗鋼日均產量275.9萬噸,而6月份就達到290多萬噸了,新投的一些產量足可以讓現在的量到日產300萬噸以上。如果沒有環保限產,量那就更大了,光10月份至少限掉了1000萬噸。
他介紹,2017年秋冬季大概減掉了2500萬噸鋼產量,2018年秋冬季最少減掉了2000萬噸鋼產量。這利于制約整個行業在高利潤刺激下產量的快速釋放,使行業總體上保持穩定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全國粗鋼日產291.8萬噸,創下歷史最高日產記錄,年化粗鋼產量達10.65億噸。今年1-10月,全國粗鋼產量8.29億噸,同比增長7.4%;10月粗鋼產量8152萬噸,同比下降0.6%。隨著全國粗鋼產量的下降,將對后期供需情況起到一定緩解作用。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預計,2019年全國粗鋼產量約9.9億噸,較上年增長6%左右。伴隨高爐的限產,全國鐵鋼比逐年下降,反映出企業在高爐限產和盈利較好情況下,轉爐逐年提高添加廢鋼的比例,以增加粗鋼產出。
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為8.04億噸,同比下降2.3%,是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從2016年開始,鋼鐵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內化解了1.5億噸過剩產能,淘汰了1.4億噸“地條鋼”,凈化了整個鋼鐵行業的環境,形成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秩序。2018年,鋼鐵行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不過,今年以來,中鋼協會員企業在保持銷售收入雙位數增速的同時,利潤卻大降了近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成本大漲造成的。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鋼企制造成本上升了8%-10%。尤其是進口鐵礦原料成本上漲更明顯,同比大漲31.7%。
中鋼協副會長遲京東說,2018年行業效益太好,跟最好的比肯定是下降。但在產銷兩旺情況下,效益大幅下滑,某種程度上很難解釋的通。
“不過,說到底,鐵礦石不是簡單的價格高低問題,而是整個產業鏈利益的分配問題、均衡問題。我們在鐵礦方面吃的最大的虧是鋼價很低、礦價很高,我們漲1元,它漲10元,我們落價,它不落,最后鋼鐵行業沒效益。這20年來基本都是吃這個虧。”遲京東告訴記者,鐵礦石的供給安全實際上影響的是鋼鐵行業的平穩和可持續發展。
遲京東解釋說,國內鋼企對進口鐵礦石依賴度高,90%靠進口,鐵礦石價格單邊波動過快、過大,鐵礦漲價,侵蝕了一大塊利潤。再加上環境治理,超低排放改造,很多鋼企投入資金量大,運行成本很高。
他認為,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產業鏈業態,僅僅靠單邊解決礦價問題,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跟上下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整個產業鏈建立科學合理、互利共盈的市場體系。這是下一步鋼鐵產業維護平穩運行、長遠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