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污泥沉降比(SV)的詳解!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泥沉降比(SV)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它是指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靜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百分體積。
污泥沉降比(SV)試驗,不只是要一個數據結果,而要了解污泥沉降的全過程,通過詳細的觀察分析,得出全面的正確結論來指導生產控制。因此,如何進行日常的污泥沉降比(SV)試驗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1、污泥沉降比(SV)中存在的誤區
實際上,污泥沉降比試驗應該包括三部分,一是試驗數據;二是對沉降過程的觀察和記錄;三是對結果和記錄進行綜合分析。但是在平時的工作中,因為有些操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夠強,只是例行公事的測定沉降比,并沒有認真觀察和掌握實際的沉降過程,也正因為如此,這種實驗是不科學的,對實際的工作沒有真正的指導意義。
其實在實際運行管理中,SV測定方便、快速,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試驗可以了解污泥的結構和沉降性能,并在無其它異常的情況下,作為剩余污泥排放的參考依據。同時,污泥的一些異常現象也可通過沉降試驗反映出來,也就是說,如果操作人員測定時,只了解三十分鐘后的沉降比,而沒有認真觀察和分析污泥沉降測定過程的一些情況,那么在當運行發生異常時,污泥沉降測定過程中所能提示我們的故障信息很難被獲取,而且我們也未必能從其他渠道及時準確的獲取這些信息。
因此,我們在進行進行污泥沉降試驗過程中,不僅要觀察沉降比,還要注意觀察污泥的其他特性,如外觀、沉降速率、泥水界面清晰程度、上層液的混濁情況,是否有懸浮物等情況。
2、沉降速率與沉降性能
在SV的測定中,排除上層液的狀況,僅從沉降速率來說可分為快和慢二種污泥,沉降速度快的污泥不一定都好,沉降速度慢的污泥也不一定都不好,當然這種所謂的“快”和“慢”是相對的。
沉降性能沉降性能是綜合考核指標,而沉降速率只是正確觀察污泥沉降性能的最基本內容之一,要進一步了解污泥沉降速率不同的原因,通過大量實際運行數據的對比分析,根據本單位的工藝特性和運行情況來衡量其是否在正常范圍內。操作人員在做沉降試驗時,還要注意觀察沉降初期的沉降情況和單位時間內的污泥沉降量。我們進行污泥沉降比(SV)試驗的目的是要通過試驗判斷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不是簡單地要一個數據。
因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污泥沉降比試驗方案,分別采用不同時間內的沉降比,將試驗結果與污泥外觀和沉降過程記錄進行對比分析,找出最適合本單位污泥實際沉降情況的試驗時間。比如:采用SV5、SV10、SV15以次遞進,一直到SV45。通過不同方案對實際情況的反映能力,決定污泥沉降性能的判斷手段。對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污泥和不同的來水質量等,可能采用不同的沉降比表示方法和測定步驟。
3、日常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試驗時間
如沉淀池池面有污泥伴隨氣泡上浮是否是沉淀池發生反硝化引起的,就可延長沉降試驗時間來判斷并確認,因為在有硝酸氮的情況下,將三十分鐘沉將試驗結束,再繼續讓其靜止一段時間后下沉的污泥會在缺氧時伴隨氮氣泡沫上浮。但在負荷較高的活性污泥系統中,若氣溫高,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時間過長而發生酸化時,也會有氣泡沫伴隨便污泥上浮,這些氣泡通常是酸化過程中產生的氨引起的;還有當曝氣量過大,而混合液進入沉淀池后空氣不能充分釋放,也會造成沉淀池漂泥等現象。所以還需根據其他情況來綜合分析。
2)試驗儀器
SV測定一般要用1000毫升的量筒(或量杯),有些單位用100毫升量筒測定,這會產生誤差,因小量筒直徑較小,對污泥沉降有一定的阻滯效應,測得的值很可能偏高,當污泥結構較松散時,誤差會更大。將不同沉降性能的污泥分別用1000亳升和100亳升量筒進行對照試驗,試驗表明:沉降性能好的污泥,二者的測定結果相差不大(小量筒要高約5-10%),而膨脹污泥的測定值相差就比較多,最大的誤差達40%,也就是說在污泥發生膨脹時,小量筒測得的SV比大量筒高出很多。
4、污泥沉降比(SV)與沉降性能的關系
活性污泥SV值只能大致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結構的松緊和沉降性能是用污泥指數(SVI)來衡量的,而污泥指數是根據污泥濃度和污泥沉降比計算得來的,污泥沉降的測定誤差會造成污泥指數的計算誤差,很容易引起誤導。SV試驗與沉淀池中污泥的實際沉降效果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沉降比低的污泥在沉淀池的泥水分離效果也好,反之則泥水分離效果差。但在實際運行中有時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主要原因是:
1. 狀態不同:SV是在靜止狀態下測定的,而沉淀池是動態的;
2. 沉淀時間不同:沉淀池的沉淀時間要比沉降試驗的時間長很多;
3. 影響因素不同:沉淀池的運行工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進水對污泥層產生的擾動和生產過程需要而對污泥層的控制等。
因此,生產運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污泥的沉降具有很大的影響。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只決定于沉降比,更重要的是決定著沉淀池的工作制度,出水質量和污泥利用率。進而決定著生產成本和產品品質。
5、沉降比的觀察要點及判斷
沉降比檢測方便,沉降比在生化系統中可模擬出二沉池的效果,這項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出系統的污泥沉降過程,沉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為及早發現生化系統問題提供了可能。除開干擾因素,各個階段的沉降狀態尤為重要。采樣初期混合液處于完全混合狀態,初期絮凝狀態能夠迅速看到絮體檢修清晰地間隙水,自由沉淀狀態可以看到沉降過程了,集團沉淀狀態觀察到絮體積聚后的整體下沉,壓縮沉淀過程狀態時沉降過程已不明顯,處逐步壓縮階段。
在做沉降比實驗時的觀察要點有上清液液面、沉降過程、上清液、沉淀物等。
1)仔細觀察上清液液面是否有油狀物、浮渣、氣泡,并要用手輕扇量筒口聞氣味。
①油狀物通常表現不明顯,注意仔細觀察朦朧的油狀物覆蓋液面;油狀物存在的原因,進水含有礦物油或乳化油、洗滌劑和消泡劑;進水過少,相對曝氣過度活性污泥解體所致;活性污泥老化解體。
②浮渣通常為棕黃色、黑色絮狀團浮于液面,存在原因:曝氣過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狀物所致;污泥中毒;絲狀菌膨脹;活性污泥缺氧。
③氣泡通常表現為液面與量筒間的成排氣泡(較大)或附著與液面浮渣的氣泡(較小)。形成原因:曝氣過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狀物所致;反硝化所致;絲狀菌膨脹。
④氣味在沉降初期聞,土腥味重則活性高;酸堿味重則混合液PH異常;臭味重則可能缺氧;其它異味可考慮特殊工業廢水流入。
2)仔細觀察沉降過程中的整沉性、速度、間隙水、絮態等方面。
①在自由沉淀到集團沉淀的階段,整沉性表現出泥水界面清晰和整體沉淀。原因:活性污泥活性越低越好;污泥負荷越高越好;曝氣過度則差;中毒污泥整沉性差;絲狀菌膨脹整沉性好但沉速慢。
②速度分初期絮凝速度;自由沉淀和集團承擔的速度;泥水界面形成的速度。原因:活性污泥活性越高越好;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快;污泥是否中毒可快則快;活性污泥負荷越高越慢;絲狀菌膨脹緩慢;污泥濃度過早集團沉淀;惰性物質含量越高越快;水溫和擾動性。
③絮體形成以后,絮體間水體情況,清晰度和顆粒物。原因:曝氣過度增加不絮凝細小顆粒;活性污泥活老化解體;污泥負荷過高混合液渾濁;絲狀菌膨脹高清晰度。
④絮態為絮凝后的顆粒大小、絮體活動方向、絮體色澤。原因:曝氣過度絮體松散;活性污泥老化絮體粗實、色澤深暗;活性污泥負荷過高造成細小絮體形成;絲狀菌膨脹絮態細密。
3)仔細觀察上清液清澈度、顆粒、間隙水、掛壁等現象。
①清澈度為上清液的整體色度、濁度。表現及原因:污泥負荷高低越高越差;曝氣程度過量則差;污泥中毒整沉差;絲狀菌膨脹上清液清澈。
②上清液懸浮顆粒數量。原因: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多顆粒;污泥中毒上清液渾濁且伴細小散裝顆粒;活性污泥負荷越高越渾濁;惰性物含量越高越渾濁。
③散在顆粒間水體清晰度。原因:曝氣過度大顆粒間隙水見仍可見小顆粒;活性污泥老化間隙水清澈;污泥負荷過高間隙水渾濁;污泥中毒間隙水渾濁。
④量筒壁粘掛有活性污泥絮體顆粒。原因:活性污泥老化;曝氣過度。
4)仔細觀察沉淀物的壓實性、色澤、卷氈度、氣泡等。
①壓實性為最終的沉淀物密實度。原因:惰性物含量越多越密實;污泥負荷高低越低越密實;曝氣程度過度則差;污泥是否中毒細碎密實;絲狀菌膨脹隨膨脹度而變化。
②沉淀物的顏色深淺、光澤、鮮艷度。活性污泥活性越高色澤越淡;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色深而無光澤;污泥中毒色澤晦暗;活性污泥負荷越高色澤越淡;絲狀菌膨脹淡而白;污泥濃度越高色澤越深;污泥反硝化色澤亮麗。
③沉淀后污泥的絮凝性進一步強化,表層非壓縮部將增強其吸附性。原因:正常狀態的活性污泥卷氈適度;活性污泥老化過度時表現明顯;污泥中毒、高負荷時不具卷氈性。
④沉淀絮體內夾有氣泡。原因:曝氣過度沉淀后即可見細小氣泡;絲狀菌膨脹;活性污泥老化后粘度增高;活性污泥反硝化攪拌后會釋放出來;取樣后高溫細小氣泡膨脹所致。
從上述現象及原因可以得知沉降比實驗中,觀察記錄沉降過程中的現象及細微之處,能更早的得知生化系統運行狀態優良,及早地作出分析判斷及時的做出工藝調整,有利于生化系統以最佳的狀態運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