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19年度生態環保十大事件
3月23日,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期,省生態環境廳組織評選了“2019年度山東生態環保十大事件”。
一、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為有效破解山東省經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經省委、省政府研究,2019年11月,省政府印發實施《關于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全省各級各部門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全過程,強調堅持新舊動能轉換與生態環境保護一同謀劃、一起部署、一體推進,提出用經濟和環境“雙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對于開創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新局面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二、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就大氣環境問題實施公開約談
針對環境空氣質量反彈情況或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靠后等大氣環境突出問題,省委、省政府分別于2019年3月、7月、12月,先后三次對有關市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實施公開約談,涉及濟南、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濰坊、濟寧、泰安、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13市。通過實施公開約談,督促指導各市切實有效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對打贏藍天保衛戰、鞏固提升大氣環境質量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全省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按照中央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生態環境部的大力指導下,山東省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機構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新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體系初步構建,監測管理體制順利調整完成,執法工作不斷加強,按流域設置生態環境監管和執法機構試點工作基本到位。各項工作運行機制初步建立,達到了國家改革試點要求,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保障。
四、山東省全面實施灣長制
2019年,山東省全面實施灣長制,堅持陸海統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全力推動《山東省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任務落實,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90.03%,全省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設立各級灣長147名,出臺相關制度140余項,初步形成了上下協調、組織有力的省、市、縣三級灣長管理運行機制。省級灣長帶頭對責任海灣開展巡查調研,研究解決海灣治理突出問題。全省各級各部門按職責共同做好灣長制各項工作。全省先后完成渤海地區和黃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形成了較完整、全面的入海排污口清單,為山東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濟南市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
小清河是濟南市最主要的納污及行洪河道,多年來由于城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管網不完善,每日大量生活污水溢流或直排入河,導致小清河濟南出境斷面辛豐莊處水質長期劣于五類,并對干流沿線造成直接影響,小清河水質問題成為全省最突出的水環境問題之一。2017年以來,濟南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反饋意見,制定了切實有效的整治方案,不斷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因地制宜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在2018年基本消除污水直排現象的基礎上,2019年小清河濟南段水質明顯改善,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一年內從劣五類連續改善為五類、四類、三類,實現“三連升”,達到近30年來最佳水平,取得歷史性突破。
六、全省“1+1+8”污染防治攻堅戰駐區督察“利劍”作用初顯
2019年下半年,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首次組織對16個設區市開展了“1+1+8”污染防治攻堅戰駐區督察。督察堅持問題導向,敢督嚴察、能督善察、真督實察,開展暗訪夜查81次,調閱資料2萬余份,走訪市、縣(市、區)有關部門221個次,問詢相關人員403人次,梳理形成542個具體問題,對18個典型案例公開曝光,對16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施掛牌督辦,進一步壓緊壓實了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達到了傳導壓力、警示震懾的目的,推動了各級各部門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開展,督察“利劍”作用初步顯現。
七、高質量完成全省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工作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開展了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共布設農用地詳查點位17410個,采集土壤樣品17520個、小麥樣品2871個,獲取有效檢測數據30余萬個,基本摸清了山東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省生態環境部門、農業農村部門、自然資源部門以及16市人民政府實現詳查成果信息共享,為建立健全山東省土壤環境管理體系,提升土壤環境管理水平,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山東省農用地詳查成果成為第一批通過國家技術審查的省份。
八、山東省建立“1+5+8”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
2019年6月3日,經省政府批準,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修訂版)等3項大氣標準,至此,山東省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全部發布完畢,包括1項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5項分行業排放標準、8項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共同構建起了較系統的“1+5+8”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系列標準的實施,能夠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倒逼高排放設備淘汰、加快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山東省能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大氣污染物排放系列標準與污染綜合防治政策措施相結合,將繼續促進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的降低和排放總量的削減,有效控制山東省相關行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為進一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實現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目標提供保障。
九、山東省實施生態文明建設“1+6”財政獎補機制
2019年,為創新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實施方案》,建立了“1+6”的生態文明建設財政政策體系,全省生態補償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覆蓋面更廣,財政支持力度更大。《方案》堅持激勵約束并重,聚焦環境重點領域,加大了資金統籌力度。2019年,實施“1+6”生態文明建設財政政策體系,向各市收取主要污染物排放調節資金約32億元,壓實了各級黨委、政府對轄區生態環境負責的主體責任,建立了常態化的獎補機制。
十、山東省在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中獲佳績
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中,山東省生態環境系統代表隊3名參賽隊員經過嚴格培訓、奮力拼搏、激烈角逐,2人獲得生態環境監測綜合比武個人獎一等獎,1人獲得綜合比武個人獎二等獎,樹立了山東省監測隊伍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良好形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