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低碳轉型任重道遠
“鋼鐵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耗較大的產業部門”“鋼鐵排放量已超過電力行業”“鋼鐵行業低碳轉型任重道遠”。這是記者近日采訪中聽到最多的聲音。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大國,粗鋼產量連續20余年全球第一,與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高質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排放量約占工業總耗能的15%
鋼鐵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耗較大的產業部門,約占全國工業總能耗的15%,按照目前的產能估算,燒結礦消耗量超過15億噸。燒結礦工序的能耗約占鋼鐵生產工藝總能耗的12%-15%,僅次于煉鐵工序。而目前,我國燒結礦顯熱回收受到技術瓶頸制約限制,回收率不高,一般小于30%,若該顯熱能回收超50%,則每年可節省能耗折算標準煤超1000萬噸,增效價值客觀,余熱利用潛在效益巨大。
在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環保處處長蔣靖浩看來,與國外對比看,我國鋼鐵行業的環境保護水平與先進產能的差距雖然在縮小,但依然存在,排放水平仍有提升空間,目前我國對廢氣污染物的治理主要停留在關鍵污染物指標的超低排放整改上,而工業發達國家先進鋼鐵企業對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治理基本完成,正致力于第三代污染物控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鋼鐵行業碳排放強度大,是我國二氧化碳減排的主要戰場。”北京科技大學原校長張欣欣表示,世界主要產鋼地區和國家如歐盟、日本等都啟動了相應的降低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的行動計劃,低碳化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鋼鐵行業是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首批8個重點行業之一,企業將面臨二氧化碳排放稅的壓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院黨委書記李新創表示,“十四五”期間,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市場空間仍會進一步擴大。預計鋼鐵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改造項目800個,累計投資320億元;鋼鐵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改造項目900個,投入資金180億元;高爐煤氣精脫硫項目950個,預計投資100億元。
諸多因素制約鋼鐵超低排放
鋼鐵行業具有系統性強、產業鏈長的特點,同時鋼鐵行業也是消耗大戶,是超低排放節能技術改造的重點領域。雖然全國6.1億噸鋼鐵產能已開始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但仍有大量企業未開展相關改造工作,或者改造不到位,鋼鐵行業超低排放仍然任重道遠。
“我國鋼鐵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在鋼鐵規模巨大產能中,優勢產能、綠色產能并不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很少。”李新創直言,不同企業環保設施裝備水平、治理管理、現場環境相差甚遠。全國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的只有首鋼遷鋼、太鋼兩家。“此外,環保欠賬較多,管理水平較低的鋼鐵企業的噸鋼排放量是首鋼遷鋼的20-30倍。部分區域鋼鐵產能過度集中,噸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不及粗鋼排放量增長速度。”
業內人士還指出,目前我國鋼鐵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也亟待加強,智能化車間、無頭軋制、低碳煉鐵等技術與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我們耳熟能詳的量子電爐、康斯迪電爐、ESP等工藝設備均是引進。”李新創說。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項目處處長佟彥超表示,近期調研幾個鋼鐵大省發現,有些鋼企在清潔運輸、環境管理、在線監測運行和規范化方面都有很多薄弱點,還有部分鋼鐵企業沒有按照可用性技術指南進行改造,達不到超低排放改造的要求,甚至有些企業在評估監測時弄虛作假。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在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看來,節能新技術的創新難度大、市場推廣深度不夠、技術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缺乏科學有效評價體系、技術改造融資難等因素均制約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技術推廣。針對業內普遍反映的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投入低、改造技術不成熟等問題,相關單位也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改進,旨在為鋼鐵行業搭建節能環保技術和資金供需交流對接平臺,推動節能環保項目落地。
針對評估監測過程弄虛作假等問題,生態環境部門將會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未來我們將會公布一批案例,將企業和評估監測機構納入黑名單,對達到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鋼鐵企業在生產、環保監管、社會信用等方面,給予貨真價實的好處。”佟彥超說,近期商務部聯合生態環境部,計劃在近期推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享受出口退稅的政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