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改后怎樣抓好省級監測技術隊伍管理?
更新時間:2020-12-08 09:20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
閱讀:2818
隨著省以下監測垂改的落實落地,僅安徽由市級上收到省級管理的監測隊伍人員就超過500人。如何用好、管好和建好這支隊伍,切實發揮好改革的最大政策紅利,為環境污染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監測技術支撐?當前,筆者認為有4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堅持責任不變。省以下環境監測機構垂改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的一項重大舉措,旨在在著力增強監測獨立性、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的同時,切實落實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垂改后改變的是管理層級、經費供給渠道、管理體制等,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能改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是各級黨委政府要承擔的主體責任,也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必須履行的監管職責。要不斷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治理體系,提供堅強的制度支撐。只有目標一致,才能協同一致,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過渡銜接。市級監測機構上收后,更多是負責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而執法監測主要由縣級監測機構承擔,這是必須明確的層級管理要求。但市級監測機構上收后就可以停止執法監測嗎?筆者認為,要立足縣級監測機構的相關資質參數和實際能力,充分考慮基層執法監測能不能接得住的問題。在改革過渡期內,上收后的市級監測機構必須要有主動補位的意識,要結合市域的統籌調度和實際需要,及時跟進執法監測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新老環境保護體制的平穩過渡。
三是抓好三級協同。監測隊伍上收后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管理。要以上收前的市域為單位,落實監測區域全覆蓋的責任機制,抓好省市縣三級協同,確保監測整體工作的無縫銜接。立足上收隊伍實際,按照環境監測涉及的要素分類,建立健全各類骨干隊伍儲備。充分發揮上收監測隊伍的專業優勢,集中用好垂改后的“省隊”力量,加強對省、市、縣三級各類環境監測(含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異地檢查、交叉互查、飛行檢查等,強化環境監管執法的同步監測,確保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科學、準確、有效。
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監測技術隊伍,關鍵在于持續建設、不斷優化。要緊緊抓住“十四五”規劃這一契機,深入分析研究監測專業技術隊伍現狀,緊緊圍繞隊伍結構短板、專業短板、能力短板和治理短板等,科學謀劃“十四五”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廣泛通過顧問指導、培訓講學、共建高層次人才流動站等,實現各類急需監測人才的高效引進和流動。要緊緊抓住省以下監測垂改這一良機,在區域內大力推進監測人才的異地交流,打破地域界限,在全省監測工作需要“一盤棋”下選人用人。打造科研高臺,立足污染治理監測技術支撐“卡脖子”問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協力爭取財政和政策支持,共同孵化和共同承擔專項科研課題,聯合各省監測中心和國內高水平實驗室等開展相關監測要素的能力驗證和同步對比,繼續推進監測大比武的高位引領,切實提升監測技術能力水平。充分發揮垂改后事業單位崗位再設紅利,為人才隊伍爭取更大的成長空間。依據國家、省級完善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政策,建立健全監測工作急需緊缺、業內認可和業績突出的“關鍵少數”人才的績效傾斜機制。
作者單位:安徽省生態環境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