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數據胡來!洞庭湖區農業化肥減量有兩本糊涂賬
“上級對化肥減量要求,他們就把數據‘做低一點’,實在太兒戲了。”中央第六生態環保督察組成員說:“這會嚴重誤導決策。”
督察組近日在湖南發現,洞庭湖區3市(岳陽、常德、益陽)化肥減量工作普遍存在部署敷衍了事、推進不嚴不實、統計虛假失真等問題。化肥減量行動成了“數字游戲”。
而在調查中,暴露這個大漏洞的,起初竟然是來自湖南省統計局的一串統計數據。
一年完成5年減量任務?可疑數據引起督察人員注意
洞庭湖區是我國重要的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最大的水稻產地和商品糧調出地。湖區3市種植業排放的總磷、總氮,分別占湖區排放總量的19.51%、25.82%。
2018年11月,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要求洞庭湖周邊地區2020年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0%以上。
然而,不尋常的是,湖南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后,化肥使用量相對平穩,但到了2019年,湖區3市化肥使用量突然比2018年分別急劇減少11.8%、6.31%和12.92%。也就是說,一年幾乎完成5年的減量任務。
這組可疑數據引起督察組的注意。
更奇怪的是,統計部門與農業部門各有“一本賬”,且差異較大。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岳陽、常德、益陽2019年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分別減少9.94%、-4.86%和16.22%,而農業部門的數據則顯示,減幅分別為7.82%、10.64%和10.97%。
督察人員對湖區3市化肥使用量大、上報削減幅度最大的5個縣(岳陽市華容縣、汨羅市,常德市漢壽縣,益陽市沅江市、南縣)展開現場核實。
在田間地頭,小種植戶普遍表示:“用的量肯定大了。”他們反映,農業農村部門沒對測土配方、科學使用化肥提供技術指導。“基本上沒什么變化,如果氣溫低就多施點。”
種植面積達2000畝的大戶也坦言,近幾年每畝地的平均化肥用量都增加了約50斤-70斤,“以后肯定會越加越多。”
在湖區3市,督察組實地走訪和電話回訪了近30家農戶和種植大戶,群眾一致反映,近年來化肥使用量沒有減少。
實際情況與統計數據相差巨大。省里的結論和數據又是怎么來的?
統計部門:關注GDP等指標,化肥使用量非重要指標
在岳陽市華容縣統計部門,督察人員調查直報系統中有關數據的填報情況,發現統計年鑒數據與原始數據差異明顯。
華容縣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化肥使用量(實物量)為17.206萬噸,但實際上,華容縣14個鄉鎮上報數據合計為20.5887萬噸,統計公布數據比實際匯總數據少了超過3.3萬噸。
為什么會有這么明顯的差異?督察發現,縣統計局在鄉鎮統計數據尚未全部匯總的情況下,已經將編造的數據上報至直報系統,而后再依據系統確定數據,“分配”給各鄉鎮后形成統計年鑒。
督察組走訪了抽查縣市統計部門,了解到各地的化肥使用量統計數據來源眾多,有的來自于各鄉鎮上報數據的匯總,有的來自于相關職能部門的數據,有的僅為經驗估計,沒有開展過抽樣核實,因此無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沅江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反復強調,化肥使用量指標不是地方統計的重要指標,因此自己從沒關注過。
“我們統計系統比較關注的就是GDP、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數據、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銀行存貸款等等。這些指標比較重要一些,大指標搞不好,壓力山大。”這位負責人坦言,化肥使用量的數據,也就是環保檢查時才會用到,自己在統計系統工作的這幾年,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都沒找他溝通、核實過這個指標。“如果不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如果不是你們來,我真從來沒關注過這個指標。”
農業農村部門:“憑經驗”做數據,只算減量不計增量
數據是決策的重要參考。但統計上,不僅統計部門失守,各地農業部門也在“各顯神通”。
在湖南省蔬菜種植大縣——常德市漢壽縣,縣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測土配方執行情況數據,是經過逐年的跟蹤調查獲得的。但其提供的跟蹤表格卻錯漏百出。反復詢問下,對方才承認確實沒有逐年入戶調查。
在岳陽市汨羅市,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通過降低氮肥施用強度系數實現減量,從2019年的每畝10.82千克,下降到2020年的每畝10.80千克。
“下降的0.02千克,有沒有科學的論證和計算過程?”督察人員問。
“沒有沒有,那個是憑經驗。”對方回答。
在益陽市沅江市,化肥減量數據同樣經不起查驗。沅江市農業農村部門向督察組表示,去年,水稻、油菜種植面積共減少了10萬畝,按每畝施肥22公斤計算,實現化肥減量2200噸。僅此一項,就完成全市去年化肥減量的73.5%。
然而督察人員核實發現,去年當地水稻、油菜的實際種植面積不降反增,分別增加了5萬畝。如此一來,2200噸的化肥減量便無從談起。
據調查,3市農業農村部門在化肥減量統計過程中,選擇性使用數據,只算減肥措施的理論減量,卻不考慮種植面積增加所帶來的化肥使用增量。去年,岳陽、常德、益陽水稻播種面積較2019年分別增加了26.1萬畝、49.5萬畝和25.5萬畝,但3市在統計化肥使用量時,均未將這部分化肥施用的增量計算進去。
層層放水,農業“減肥”走了樣
事實上,洞庭湖區3市農業化肥減量的層層放水、級級走樣,不僅體現在統計數據上,還表現在工作部署和推進力度上。
國家《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印發后,湖南省于2019年2月印發實施方案,也明確洞庭湖周邊地區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0%以上。
但督察發現,常德市直到2019年8月才印發相關實施方案,行動遲緩;岳陽市、益陽市甚至至今未制定相關方案。
湖區3市在布置化肥減量年度工作時,也一再降低要求。常德市2019年曾下達過減量指標,但在2020年,農業農村部門卻放松了化肥減量要求,對減幅指標不再提及;岳陽市下達化肥減量年度控制目標時,僅有形式上的指標要求,卻沒有實質性的考核約束;益陽市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考核評分細則中,將考核標準定為“2020年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6%以上”,大大低于國家和湖南省確定的目標。
過去幾年,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湖南大力實施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關閉退出了一批湖區造紙廠、化工廠,開展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有人納悶,采取了這么多措施,洞庭湖總磷濃度雖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問題出在哪里?
督察組的這次調查,就為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湖區3市農業化肥減量,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數據注了水,措施走了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