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正式開市,嚴查數據造假,整理相關碳市場資料,以圖為例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全國碳市場)7月16日開市,今日上午,全國碳市場將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開市啟動儀式,隨后開始第一批交易。
業內預計,全國碳市場初期交易價格約為30元—50元/噸,略高于試點地區的平均水平。由于全國碳市場第一年的供需較為均衡,預計初期市場交易量不會很高。
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配額管理的是發電行業,總計2225家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40億噸/年。這些企業將成為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主體,其他機構和個人暫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
第一個問題:——相關法規的完善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但近期明顯加快了建設的步伐。據《財經》記者了解,生態環境部和司法部等部委近期開展了相關調研,征求各方對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頂層設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暫行條例)的修改意見。
第二個問題則是全國碳市場開市之后重點需要解決的。7月6日,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通報了“內蒙古鄂爾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虛報碳排放報告案”。這是全國首例公開披露的碳排放報告造假案件。業內人士認為,該案引起了監管層對碳排放數據準確性的關注,監管部門將加強對碳排放相關數據的核查。
碳市場的框架體系可分為三項:碳排放配額分配、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碳排放數據的測量、報告與核查( Monitoring,Reporting,Verfication,下稱MRV) 。在全國碳市場開市之后,前兩項內容可謂完成了基本建設,第三項內容的建設和完善則成為重點。
碳市場是一個建立在碳排放數據基礎上的虛擬市場,嚴格的MRV機制才能保障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與完整性。因此,MRV機制可謂碳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石。
碳排放量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基于核算,二是基于連續監測。中國目前僅采用基于核算的方法采集監測排放量。而連續監測的方法可避免核算過程人為因素干擾造成的數據失真。近期生態環境部已選擇個別火電機組試點連續監測法。未來可能將以連續監測的方法,驗證核算數據。
核算方法方面,中國在2013年—2015年發布過多個行業的碳排放核算指南,各區域試點碳市場的MRV差異較大,監管機制以及違約處罰等存在差異。目前,各地的核查機構和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全國碳市場開市之后預計將會完善更新核算指南。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技術規范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監管的力度,建立更嚴格的懲罰機制。目前對碳排放相關數據的造假行為懲罰太輕,不足以威懾造假行為。
今日碳配額開盤價為48元/噸,第一筆成交發生在開盤后的第二分鐘。截至目前,最新價已經較開盤價上漲了8.54%。
根據相關安排,碳排放配額(CEA)交易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 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開盤價為當日掛牌協議交易第一筆成交價。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
- 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大宗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0%之間確定。
除法定節假日及交易機構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掛牌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9:30-11:30、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13:00至15:00。
來源:整理 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財聯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