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是未來空氣質量改善重點
【谷騰環保網訊】“目前仍有近40%的城市達不到空氣質量標準,我國在空氣質量治理方面仍存在挑戰。”在5月24日—26日召開的亞洲清潔空氣政策研討與技術交流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雷宇表示。
此次會議的主題為“傳遞中國經驗與技術,支持亞洲國家改善空氣質量”,由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主辦。會議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通過分享我國一些關鍵領域的節能減排經驗與技術,以期促進亞洲國家共同提升空氣污染治理水平和氣候變化應對能力。
雷宇表示,目前我國臭氧污染和濃度水平呈現增長態勢。從歐洲和美國的經驗中可以看到,臭氧污染防治比PM2.5更難,所以在未來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的雙降,將是極大挑戰。
“通過研究,我們得到非常重要的結論,幫助實現碳中和的措施,可能對PM2.5和臭氧濃度的下降貢獻率達到80%。在這樣的設定下,我國PM2.5的濃度在2060年左右約為每立方米10微克,臭氧濃度能夠達到每立方米100微克左右。”雷宇認為,接下來,一定要協同推進碳中和與空氣質量改善相關工作,使兩項工作之間實現正向反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胡京南認為,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協同應對是長期的重點,而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重點是通過氮氧化物和VOCs協同控制,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下降,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將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重點。
要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煤炭的清潔利用非常重要。“燃料是不是清潔,不是看它是叫‘煤’還是叫‘生物質’,而是看這種燃料有沒有不清潔的成分,以及燃料是否使用了清潔技術。煤聽起來是污染的燃料,但它的種類非常多。有的煤原料里含有大量的硫、氟元素,但有的煤里硫、氟含量很低。通過洗煤和固硫等技術手段,把煤里的污染成分固定化或去除,然后再利用清潔的燃燒方式去燃燒煤,這樣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會大大降低,降到國家標準以下。”北京化工大學生物質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劉廣青認為,潔凈煤對中國、蒙古等一些需要大量供暖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好的燃料。
我國的農業農村溫室氣體排放約占排放總量的15%。未利用的秸稈經由焚燒和自然堆放,直接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容小覷。
“秸稈綜合利用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有效舉措。”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院長劉杰介紹,2017年,我國秸稈利用率約為81%,到2019年達到了86%。“通過目標分解落實到基層,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政策,很好地推進了秸稈綜合利用。”
“雙碳”目標下,秸稈綜合利用政策也在進行相應調整。劉杰建議,秸稈綜合利用應著重以縣為單元開展示范建設。將秸稈綜合利用由部門行為上升到政府行為,統籌農機、農業、農發、財政等相關部門。要集中連片、整體推進,這樣在資源可控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規模產業。強調政策實施、技術推廣以及群眾觀念的教育引導,努力處理好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者的關系。“在有機肥、用地、用電、終端產品等各方面形成政策集成的關鍵發力點,這樣才有利于政策的實施。”
秸稈綜合利用有很強的公益性,一方面,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過政府擔保的方式鼓勵企業和農戶利用金融機構的信貸投資,拓寬融資渠道。各級政府要把秸稈利用項目作為政策性低息貸款的支持方向,延長項目貸款期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