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技術指南修訂對規范碳市場有何意義?
【谷騰環保網訊】“針對前期暴露的技術規范繁雜、部分參數計算復雜、核算難度大等突出問題,此次修訂堅持問題導向,為電力行業量身定做專門的核查指南,切實提高了碳排放MRV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位業內人士在朋友圈轉發時說。
他所轉發的鏈接是生態環境部對《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核算報告指南》)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發電設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核查技術指南》)。
數據質量是保障全國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生命線。今年年初,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曾刷爆“碳圈”,引起廣泛關注。那么,這兩份技術指南的修訂對于規范碳市場意義幾何?
兩份技術指南修訂了哪些內容?
對于兩份技術指南優化修訂的內容,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在答記者問時介紹,《核算報告指南》壓縮核算技術鏈條,刪除非必要參數;化繁為簡,將需要復雜換算得出的數據替換為直接計量數據;借鑒歐盟碳市場和試點碳市場經驗,通過強化過程管理防止數據篡改等。
而《核查技術指南》則強化了數據質量控制計劃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核查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效促進企業建立和運行內部數據質量控制體系。
要想知道為何要修訂核算、核查技術指南,必須先厘清這兩個概念。
核算,是對企業碳排放量進行測量的手段。碳排放量的測量方法主要為兩種:一是基于核算,二是基于連續監測。相關數據會體現在碳排放報告中,為有關部門計算和清繳碳配額提供依據。
核查,屬于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的MRV機制,即監測(Monitoring) 、報告(Reporting)、核查(Verification) 。這一機制中,監測和核查正是比較容易出現造假的環節。
可以看出,核算在前,核查在后,二者缺一不可。再加上,生態環境部在2021年全國碳排放報告質量專項監督幫扶、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自查以及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建設運行情況評估等工作發現,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管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核算與核查規范,增強透明度,接受各方監督。
內容修訂會起到哪些作用?
全面準確真實的碳排放數據事關全國碳市場擴容與增加市場活力。碳排放數據核算與核查是決定碳市場數據質量的關鍵環節,技術性偏強,這也意味著對相關人員的從業門檻也會偏高。
中國環境報在此前對中碳能投等機構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等典型問題案例的追蹤報道中曾披露一個細節:“出一趟差,核查機構往往就靠兩三個人‘打卡’式核查完一個地區的全部企業。”
“全國碳市場2000多家企業會在每年的3月-5月完成核查并出具報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孫永平對此表示,“這樣的話,核查機構往往在核查期內人手不夠,有些核查機構會采取外包形式,導致一些核查報告質量下降。
工作量集中、技術規范繁雜、核查任務繁重是核查工作面臨的一些客觀情況。
因此,《核查技術指南》將“提高核查工作效率”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核算技術指南》也對相關技術參數進行精簡。例如將需要多個計量表度數、通過復雜計算的“供電量”,替換為可直接計量的“發電量”,并增加上網電量作為報告項用于日常監管與校核。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對“燃煤單位熱值含碳量缺省值”的修改。
中國環境報在《改改數字就獲利千萬,碳排放報告編制的暴利空間》曾有過調查,核算排放量所需的“單位熱值含碳量”是碳排放報告失守的重要陣地。
為倒逼更多企業選擇優質煤,減少碳排放,2019年12月底,生態環境部要求采用實測值,以更真實地反映排放量;沒有實測值的企業,按官方公布的缺省值(即一個固定“高限值”)計算。
一方面,非常規燃煤機組規模和排放量普遍偏小,技術和管理能力有限,開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實測的難度相對較大。另一方面,現行單位熱值含碳量缺省值明顯高于非常規燃煤機組實際燃煤單位熱值含碳量,使得部分非常規燃煤機組碳排放量核算結果“虛高”。
此次修改針對全國碳市場機組數量占比1/3的非常規燃煤機組,給出更了接近同類型機組實際水平的單位熱值含碳量缺省值。既確保了數據質量,又簡化了核算環節,減輕企業技術和管理壓力。
碳市場數據管理還需注意哪些問題?
準確核算、核查企業排放情況是碳市場建設發展的關鍵,需要各方都履行好主體責任,建立起信息公開透明的機制,將數據造假彈性空間、尋租空間降為零。
從監測角度,相比于核算法,連續監測的方法可避免核算過程人為因素干擾造成的數據失真,“應推進建立直接測量和間接核算相結合的碳排放計量技術體系,通過監測技術手段,來保障碳排放計量數據的合規、準確、真實與完整。”某在線監測設備公司技術總監謝濤表示。
各地也在連續監測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
例如,2021年5月27日,國內首個電力行業碳排放精準計量系統在江蘇正式上線,不僅第一次精準計量出了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實現了碳排放的實時監測。
2021年9月,生態環境部也發布了《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提出聚焦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三個層面,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發揮示范效應,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監測支撐。
從立法角度,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學之認為,相較于歐盟完善的MRV法律法規體系,我國缺乏法律效力等級高的MRV基礎性法律。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屬于部門規章性質,對地方政府和企業執行的法律強制性不足。
數據質量是影響當前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控制成效的突出問題,而碳市場又是是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相關政策的不斷修訂完善體現了生態環境部對維護市場制度權威的堅定信心,保障交易公平的堅強決心,維護市場穩定的良苦用心。碳排放核查及管理未來必將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