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督察整改方案
【谷騰環保網訊】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等有關文件規定,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以抓好督察整改為契機,更大力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更加系統推進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更好履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二、工作目標
(一)督察整改任務全面完成。堅決、主動、徹底抓好整改,確保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
(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2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高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質量考核目標,力爭全省PM2.5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以上,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90%以上,生態質量指數達到5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6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
(三)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更加完善。
(四)高質量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到2025年,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三、主要任務
(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1.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教育。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必修內容,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增強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出臺《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促進辦法》,促進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推動構建生態環境社會行動體系。
2.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嚴格落實《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不斷夯實各地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完善綠色發展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提升生態環境在高質量發展考核中的權重。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激勵引導廣大干部在污染防治攻堅中勇于擔當作為。精準有力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動真碰硬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制度,對失職失責行為依規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3.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投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建立常態化、穩定化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導向的資金分配機制。綜合運用土地、規劃、金融、價格等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保領域。
(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1.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行動。推動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碳達峰。積極推廣低碳新工藝、新技術,支持采取原料替代、工藝改進、設備更新等措施減少碳排放。深化國家和省級低碳城市、低碳城鎮、低碳園區建設。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建立健全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投融資、財政、價格、統計監測政策制度。
2.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嚴格用能預算管理和節能審查,有效控制能源消費增量。推進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供熱改造,逐步關停整合落后燃煤小熱電和燃煤鍋爐,提高電煤使用比重。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發展風力發電,科學規劃生物質直燃發電,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到2025年,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以上。
3.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化工行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構建本質安全、綠色高端的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強化能耗、水耗、環保、安全和技術等標準約束。實施綠色發展領軍企業計劃,到2025年,綠色發展領軍企業達到500家左右,形成10個左右綠色發展示范集群,構建10個左右綠色產業供應鏈,初步形成綠色發展示范帶動效應。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依法引導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清潔生產。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1.堅持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以石化、化工、涂裝、醫藥、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大力推進源頭替代和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到2025年,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推進固定源深度治理,推動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石化等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綠色車輪”計劃,推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替代,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提升港口、船舶岸電使用率。
2.堅持水陸統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排污口“查、測、溯、治”系統治理,實施入河入湖入江入海排污口長效管理。深化河湖長制,細化織密考核斷面網絡,明確各級控制斷面水質保護目標,實施水環境精細化管理。完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和長效管護機制,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強跨地區跨部門聯動,保障南水北調等重大輸水工程水質安全。加強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對出現返黑返臭的,加強溯源分析,實行即時整治、動態消除。
3.堅持系統防控,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強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聯動機制,以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為重點,推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嚴格污染地塊準入管理,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實施《江蘇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江蘇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五大類固體廢物為重點,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統籌管理水平。
(四)系統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1.堅決抓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全面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嚴厲打擊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行為。高質量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走在前列。深入推進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加強長江生態修復示范段建設,控制岸線開發強度,提升長江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推進工業園區、城鎮污水垃圾、農業農村面源、船舶、尾礦庫等污染治理工程。強化入江支流整治,完善入江支流、上游客水監控預警機制,推進與長江上中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到2025年,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
2.持續推動太湖流域綜合整治。系統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全力打造太湖生態修復“樣板工程”。深化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太湖生態清淤工程。開展滆湖、新孟河控源治污,把滆湖、長蕩湖打造成太湖生態前置庫。不斷優化“引江濟太”調度機制,實現精準調水補水。提升水質藻情監測監控能力,開展水生生物、氮磷通量監測,建立完善安全度夏期間扁平高效、快速有力的應急指揮體系,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兩個確保”。
3.統籌推進大運河生態長廊建設。全面落實《江蘇省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規劃》要求,堅持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兩手發力,統籌推進江蘇高顏值生態長廊建設。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把空間管控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落實《大運河江蘇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嚴格大運河岸線生態空間準入。開展岸線整治、生態補水等保護修復,推進運河生態環境功能復蘇。
4.強化生態保護監管與治理修復。落實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制度,推進生態安全緩沖區、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修復重大工程,大力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和綠色礦山建設。完善生態監測網絡,加強重點區域流域海域、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生態狀況監測評估。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依法加大生態破壞問題查處力度。修訂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五)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持續優化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推進固定污染源“一證式”管理,構建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加快構建現代環境執法體系和督察體系,建立“1+13”全省生態環境指揮調度體系,建設省市縣鄉四級一體的生態環境指揮調度系統。依托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探索研究非現場檢查、非現場執法、非現場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舉措,形成制度完善、機制健全、程序規范、標準統一的智慧環保管理新模式。
2.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標準,依法嚴懲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健全信息共享、案情互通、案件移送制度,加大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辦理力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探索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地方立法研究,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環境保護法律宣傳普及,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
3.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對綠色環保能源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按規定實施差別化水電價、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深化“金環對話”機制,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鼓勵金融機構研究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設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積極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加快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實施與減污降碳成效掛鉤的財政政策,推行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措施。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4.加快補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構建布局完整、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深入實施《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縣級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力爭分別達到88%、75%、70%。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排放監測監控全覆蓋。全面落實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深化工業、農業、服務業“綠島”建設,推進垃圾焚燒飛灰、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25年,全省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5萬噸/日左右,垃圾焚燒飛灰處理能力滿足實際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地黨委和政府、省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切實扛起整改責任,加強研究部署、調度推進和督導檢查,協調解決整改難題。成立強有力的整改工作機構,進一步充實力量,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扎實推進督察整改工作。
(二)強化監督指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江蘇省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推進,采取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加大對整改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工作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加強日常調度檢查,嚴格驗收銷號,一著不讓推進整改,確保取得扎實成效。
(三)嚴肅責任追究。對督察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組織開展調查核實,厘清責任,實事求是精準問責。對整改進度緩慢、工作推進不力的,采取約談提醒、通報批評、掛牌督辦、區域限批等措施。對敷衍整改、弄虛作假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四)注重信息公開。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以及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及時公開督察整改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加大對整改正面典型的培育和選樹力度,加強宣傳報道,充分發揮正面引導作用,為督察整改營造良好氛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