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領域碳減排“堵點”“難點”如何破解?
【谷騰環保網訊】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專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1)》顯示,我國建筑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量的22%,建筑領域碳減排已成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關鍵環節。
當下,我國建筑領域碳減排存在哪些“堵點”“難點”?新階段下,我國建筑領域如何有效實現“雙碳”目標?
三大“堵點”“難點”亟需破解
首先,我國建筑領域碳減排的頂層設計落后于減排形勢需求。我國執行的現有建筑節能減排標準與擁有同等氣候條件的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標準執行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建筑碳排放標準規范。綠色建筑發展不平衡,農村地區建筑碳減排剛剛起步。缺少明確的建筑領域碳減排目標,各地及其用能主體減排動力不足、方向感不明確。
其次,綠色高新技術和智慧科技支撐體系不完善。當前,我國建筑領域低碳技術仍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減排技術成本過高,市場化推廣難度大。減排工作主要依靠人為自覺意識,缺乏全過程智能化的監控手段和技術方案,不能及時、準確地識別減排機會并估算減排潛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利用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產能建筑等的規;l展需要加快推進。
再次,協同減排意識、專業能力和配套措施需要全面提升。建筑領域減排涉及發改、生態環境、財政、自然資源、住建、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區域和部門間業務協同管控存在一定阻力。此外,建筑領域碳排放涉及建造、運行和回收等諸多復雜過程,而當前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缺乏建筑領域減排所需的能源管理和碳排放控制等方面相關專業知識,對碳排放量計算、產品碳足跡刻畫等相關技術方法不熟悉,限制了建筑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和減排效果評估。建筑節能與低碳化改造等方面的財政和金融政策激勵機制亟待創新優化,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三大“支點”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全面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減排目標與責任,完善激勵政策與配套機制。一是加強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頂層設計,結合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學合理制定建筑領域低碳減排的科技發展規劃,按照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試點實踐的方式,穩步推進建筑領域碳減排工作。二是充分結合實地調研和大數據模擬評估技術,精準識別不同建筑類型碳排放清單,進一步設定合理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重點控制居住建筑和工業建筑的碳排放總量,實施高排放期間商務建筑和旅館酒店建筑碳減排試點,積極推行建筑領域碳排放目標責任評價考核。三是充分借鑒國內各省現有可行的財政和金融激勵政策,強化綠色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支持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建立建筑節能與低碳化改造相關激勵政策與配套機制,有效激發全國綠色建筑節能改革創新熱情。四是加強城鄉規劃統籌設計,堅持集約、緊湊、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健全房屋租賃制度,盤活空置房屋,降低新建住房的市場需求,建設綠色低碳社區,構建15分鐘生活圈。
加快推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強化科技創新技術支撐,提升建筑領域智慧化減排水平。一是對標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標準體系,制定適合我國不同氣候特征的區域性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二是加大建筑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力度,構建建筑領域低碳技術清單;推進綠色低碳建筑材料、節能高效設備的研發;加快建筑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的認證與推廣;研發工業建筑降碳減污協同控制關鍵技術;構建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評價指標與技術方法;研究建筑領域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技術體系。三是開展建筑領域智慧化減排技術路徑研究與工程試點,建立不同氣候特性地區建筑碳排放監測基礎參數數據庫與智慧監管決策平臺,實現建筑碳排放數據共享及關聯性分析,精準識別不同類型建筑碳減排潛力。四是積極推進已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強重點類型建筑碳排放監管,實施有效的總量削減、增量控制策略,加快推動實現建筑領域碳排放總量和密度“雙下降”。
優化協同減排機制,加強技術培訓和宣傳,多渠道實施普惠政策。一是組織協調優化跨區域、跨部門協同機制,形成建筑領域碳減排合力,提升協同減排效果。二是加大對建筑領域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碳排放核算專業知識和標準規范的培訓力度,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充分利用短視頻、公眾號、電視新聞、報刊文章等方式,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建筑領域碳減排宣貫工作,讓節能減排理念深入公眾日常生活細節并轉換為自覺行動。三是多途徑協調實施普惠政策,推動完善建筑領域碳普惠機制體制,進行建筑領域減排碳普惠試點,創新建筑領域碳減排的投融資模式,支持低收入家庭淘汰低效高排放設備設施,鼓勵并支持農村家庭、別墅建筑推行使用光伏屋頂和太陽能熱水器等。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