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污染物管起來,潛在的新污染物怎么辦?
【谷騰環保網訊】《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以下簡稱《清單》)自實施以來,14類重點新污染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相關管控實現有單可循,有據可依。
隨著重點新污染物關注度不斷提升,潛在的新污染物如何監測?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分測中心)污染調查評估研究室主任杜兵博士。
在《清單》中第五條明確指出,將根據實際情況實行新污染物的動態調整。
“新污染物是指排放到環境中的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對生態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但尚未納入管理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主要包括抗生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和微塑料等。除了《清單》中明確的14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外,還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微塑料、以及鄰苯二甲酸酯類、有機磷酸酯類、紫外吸收劑、有機錫等其他潛在的新污染物。”杜兵介紹。
“目前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發布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部分省市區還提出動態發布新污染物清單的要求,這意味著在《清單》之外,將可能會有其他新污染物被關注并補充進來,國家及省級的管控方案將形成合力,推動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記者注意到,《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就“點名”了《清單》外的內分泌干擾物——雙酚A等,提出其進行環境風險篩查。
《海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則與持續推進的《海南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相結合,在《清單》外還重點關注微塑料等新污染物。
當前,在開展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之外,一些省區市也提出要開展環境篩查性監測,以發現在環境中潛在的新污染物。
如何務實管好重點新污染物的同時,又落實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中關于“篩、評、控”和“禁、減、治”的工作要求,篩選出潛在的新污染物?
“現在的難點在于如何將高暴露、高風險的潛在新污染物對應的化學物質,從數以萬計的化學品中識別、篩選出來。”杜兵表示。
當前,基于監測的新污染物調查篩查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列出調查清單,通過定量方法對關注區域開展調查,通俗地講,是帶有“目標性”地判斷某種新污染物在環境介質中是否存在。然而,如果調查的清單中沒有環境介質中賦存的新污染物,將很難被管理人員發現并引起注意。另一方面,則是使用基于高分辨質譜的高通量方法進行篩查,但目前在前處理、數據采集、譜庫和篩查方法學缺乏統一標準,不能準確定量,篩查結果“千人千面”,不同調查機構的定性和定量結果缺乏可比性。
杜兵介紹,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基于軌道阱質譜、飛行時間質譜等高分辨質譜技術,開發了基于環境管理需求的高通量靶向非靶向篩查準定量技術。
“我們開發了適于不同類別儀器的廣譜低損的前處理方法,通過不同離子化模式和數據采集模式的組合,如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使用電子轟擊電離(EI)、化學電離(CI)等電離模式,高分辨全掃描和二級離子掃描等數據采集模式;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使用正負模式電噴霧電離(ESI)模式,數據采集使用數據依賴采集(DDA)、數據非依賴采集(DIA)等模式,開發高分辨全譜系譜庫,開展靶向非靶向分析。使用DDA數據開展高響應污染物靶向/非靶向分析。使用DIA數據采樣解卷積模式開展低響應污染物靶向/非靶向篩查,并輔助定量。”他介紹。
為了保證能夠盡可能地篩查出已知的新污染物,分測中心并未“單打獨斗”,而是與多方“打好配合”。在數據解析層面,分測中心同科研院所、合作廠商緊密合作,充分借鑒當前不同理論框架的非靶向篩查技術,形成數據合力,獲得當前技術水平下的優化結果。
廣泛篩查后,如何對潛在污染物進行更精準的定量分析?
杜兵介紹,對篩查出的環境污染物,還會與國內外主要管控名錄對照,結合毒性效應和暴露水平,按關注度水平和確認程度水平進行優先級排序,漸次建立高分辨譜庫,形成一套基于氣相色譜/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技術和統一的穩定同位素標記內標體系和廣譜低損的前處理方法相結合的定量技術,可實現跨儀器平臺的高通量定量數據的可比分析。
杜兵表示,新污染物從被科學家關注到實施監管治理中存在“時差”,往往科學界對于新污染物的反應更敏銳,而實際上傳遞到管理層面則需要較長周期。
“及時關注科研成果,對判斷存在較大的生態風險或人體健康風險的新污染物及時納入篩查清單,將有助于管理部門提前研判相關新污染物問題。”
“新污染物治理是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新問題,當前,被納入管理視野時間較短。因而,當前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能力呈現‘頭重腳輕’,省市級生態環境監測力量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地方仍需進一步夯實相關監測力量,國家及科研機構檢測力量也可作為地方工作的補充支撐。”他表示。
記者了解到,分測中心自2021年以來,已圍繞新污染物監測試點開展多項工作。
一方面,健全了新污染物監測技術體系,建立了全系列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監測技術方法和新污染物高通量篩查準定量技術方法,編制了新污染物調查監測系列作業指導書,明確了新污染物監測調查中樣品的采制留存測等標準,并與多家單位聯合,對相關方法進行了技術驗證。
據杜兵介紹,建立的方法已成功運用于分測中心2022年的新污染物試點監測工作中,完成了長江全流域200余個點位,3000余樣品的檢測,涉及全系列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和近600種潛在新污染物指標。調查環境介質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污水、飲用水水源地及海水等。初步掌握了長江流域新污染物分布濃度水平及特征情況,為后續掌握長江流域新污染物的重點指標、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分析潛在來源和預警工作奠定了數據基礎。
另一方面,分測中心還組織了新污染物調查監測分析測試線上技術培訓,涵蓋多種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分析測試技術要點以及風險評估技術等內容。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近300位技術人員參加了培訓。
此外,分測中心還開發了新污染物調查監測外部質量控制技術,研制了7種新污染物質控樣品,開展了首輪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新污染物實驗室間比對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土壤中的全氟、六溴環十二烷這兩類新污染物的能力驗證活動。
圖為分測中心新污染物調查監測團隊
杜兵表示,分測中心還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新污染物分析測試方法技術體系,持續跟進國家和地方生態環境管理部門新污染物治理和調查監測工作。作為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專精特新”的技術力量,分測中心將為全面支持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提供更有力的管理支撐、更有為的政策咨詢和更有效的技術服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