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污染物治理,如何為POPs公約貢獻“加速度”?
【谷騰環保網訊】當前,POPs公約受控化學物質增至34種類。2023年5月1日至12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又稱POPs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
“本次大會中,甲氧滴滴涕,得克隆和紫外線吸收劑UV-328三種化學物質增列進入《公約》的附件A,大會保留了得克隆和紫外線吸收劑UV-328的特定豁免。同時,公約討論了近10年的遵約機制在本次會議中通過,將幫助各方履行環境和人類健康方面的義務。”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履約三處主任專家姜晨介紹了《公約》的寶貴進展與突破。
圖為大會現場。
為得克隆全球范圍管控,貢獻出中國“加速度”
本次大會審議通過增列的一項化學物質——得克隆,對于熟悉新污染物治理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
得克隆及其順式異構體和反式異構體,簡稱得克隆,其主要是作為一種阻燃劑廣泛用于高分子聚合物中。
本次大會能夠順利推動得克隆的增列及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控制,與中方的努力與貢獻密不可分。
據了解,全球范圍內,僅有中國的1家企業在生產得克隆,主要是用作添加型阻燃劑,其產品90%以上用于出口,國內市場用量較小,且有成熟替代品。
記者注意到,我國已將得克隆列為重點管控的新污染物。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中明確,自2024年1月1日起,禁止得克隆生產、加工使用、進出口。同時,對相關廢棄物處置做出要求。
“我國做出這一決定之后,獲得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的贊賞和支持。而且,我國通過自我管控要求停止得克隆生產,也使得大會也未保留得克隆特定生產的豁免。”姜晨說。
她解釋,如某一類化學物質被《公約》批準后,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會對全世界簽約國家生效。如果這類物質仍有特定生產豁免的話,《公約》生效后,還會有5年的豁免期,這意味著,這一物質在5—6年內還可以繼續生產。
“但由于我國家已明確在2024年起禁止生產、加工、進出口得克隆,大會最終就沒有保留得克隆生產的特定豁免,而是保留了使用的特定豁免,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還可以在有限的行業與時間去使用。”姜晨說。
結合新污染物治理,可提前為增列物質管理做準備
除得克隆外,本次大會還審議通過了將甲氧滴滴涕、紫外線吸收劑UV-328(以下簡稱UV-328)列入《公約》管控。
這兩種化學物質分別涉及哪些行業?列入《公約》管控對于我國會產生何種影響?
甲氧滴滴涕,是一種有機氯農藥,最初是作為滴滴涕的替代品開發的。甲氧滴滴涕主要是用作殺蟲劑來防治害蟲,通常用于農業和獸醫實踐中。早在1987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甲氧滴滴涕歸類為第3類致癌物。
姜晨介紹,甲氧滴滴涕曾在我國90年代短暫使用之后,就不再使用了。因此,其增列至《公約》,對中國而言影響并不大。
另一增列物質UV-328是一種苯并三唑酚,用作紫外線吸收劑,防止各種表面在紫外線/陽光下變色和老化。其主要用途是油漆和涂料,以及作為各種塑料的添加劑,包括食品包裝的非食品接觸層。在汽車行業,UV-328用于油漆、涂料和密封劑,以及安裝在車輛上的液晶面板和儀表、用于車輛內部和外部部件的樹脂等。在食品包裝中,它被用作塑料、印刷油墨和黏合劑的添加劑。
記者了解到,一項化學物質的增列在《公約》歷屆締約方大會中,一直都是談判的難點和焦點。往往在各方進行長期激烈的討論后,才能確定相關物質是否增列,以及是否能在談判過程中保留特定豁免。
UV-328的廣泛用途中,汽車涂料、軌道交通涂料、工程機械涂料、大型鋼結構涂料、偏光片中的三醋酸纖維素酯(TAC)膜、相紙的應用,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于我國發展仍高度關聯的用途。
“為爭取這些豁免用途,早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時,我們中方的工作人員提前扎實做好了國內行業的調研‘摸底’。在審查階段,提出我國需要的豁免需求,推動這些需求順利平穩地落實在最終決定中。”姜晨說。
姜晨告訴記者,目前新增列物質距離正式對全球生效還需1年左右的時間。此后,這些物質增列修正案正式對我國生效還需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待審議批準后增列修正案才能對我國正式生效。
“這個流程可能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她表示:“我國新污染物治理的方案已經印發,相關管控手段也不斷在升級中。所以在報請國務院審批的過程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將《公約》已經批準的要求,有意識地逐步納入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中,早做準備。”
姜晨同時呼吁,涉及增列物質的企業應盡快加強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發。“在3—5年內,相關企業需找到更加環保的替代品和替代技術以促進產品達到類似的性能要求,這是企業現在就要抓緊攻克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在本次展覽上舉辦了“中國履約在行動(CombatingPOPs:SustainedEffortsinChina)”專題展覽
順利通過遵約機制CRP.15,將監督跟蹤簽約國履約行動
除了增列物質外,大會最重要的歷史性突破之一,還體現在各方討論了近10年、遲遲未決的遵約機制CRP.15在本次大會中伴隨著掌聲得以通過。
記者了解到,這一機制將更注重落實層面,支持履約國家履行其義務。
這項機制不僅強調所有簽約國家履行其對減少和控制POPs的承諾,同時,也將建立更有雄心的監測和報告機制,以確保相關國家的履約行動得到監督和跟蹤,從而有助于保護全球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屆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方大會主席加德納(Gardiner)評價,遵約機制早就應該完成。BRS三公約執行秘書羅爾夫·帕耶RolphPayet贊揚了各方對這一成功做出的貢獻。他說:“你們已經向世界表明,在致力于解決地球上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問題。”
事實上,中國政府持續高度重視國際公約履約工作,從政策法規、能力建設、技術示范、宣傳教育和國際合作等全面展開POPs履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履約成就。并通過POPs履約帶動了化學品環境管理水平提升,促進了產業綠色發展,為全球POPs淘汰做出了重要貢獻。
姜晨介紹,我國不僅全面淘汰了包括林丹、硫丹、六溴環十二烷等在內的20種類POPs類物質,全面禁止了全氟辛基磺酰氟類的生產,在環境無害化方面,還處理處置了歷史遺留的上百個點位10萬余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此外,全面排查、下線、處置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積極主動地提前完成了2025年履約目標。
“今后,我們將持續做好《公約》履約的保障工作,助力減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生產和環境排放,積極探索和實踐POPs污染治理,推動環境中POPs含量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并彰顯大國擔當,繼續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姜晨說。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工作團隊在大會現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