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第三方弄虛作假要做好“三個聯動”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江蘇省蘇州市全面整治環境檢測機構的專項行動順利結束,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共查處了5家編造篡改檢測報告、數據弄虛作假的環境檢測公司和1個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犯罪團伙。根據情節不同,其中兩家涉嫌刑事犯罪,已移交公安部門立案,另外4家予以行政處罰。
從此次蘇州市查處的案件來看,弄虛作假行為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無中生有型。比如,某環境檢測公司出具了多份某企業污水排口日檢測報告,但該檢測公司實際上并未每日到現場取樣。再比如,此次查獲的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犯罪團伙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淘寶等網絡平臺與購買對象線上交流,獲得企業基礎信息后,臆斷檢測數據,制售虛假檢測報告,購買對象遍布國內多個省份。二是偷工減料型。比如,某環境檢測公司對某企業開展環評驗收檢測時,應采集4個廢氣樣品,但實際只采集了1個。三是偷梁換柱型。比如,某環境檢測公司在檢測企業夜間噪聲時,檢測人員違規操作,在實驗室及車內等安靜的地方采樣分析,偽造檢測數據。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大力度,會同公安、司法機關,重拳出擊,嚴懲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的行為。僅2022年1—10月,全國就查處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269起,合計罰款2000余萬元。但在如此高壓態勢下,環境檢測機構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仍時有發生,且呈現專業化、隱蔽化、鏈條化、跨區域化的發展趨勢,監管部門查處難度不斷加大。面對嚴峻的形勢,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繼續進一步提升案件查處能力,讓弄虛作假行為無所遁形。結合工作經驗,筆者提出“三個聯動”的建議。
部門聯動,初篩嫌疑對象。隨著環境檢測機構的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數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以蘇州為例,現有環境檢測機構近300家。為搶占市場、節約成本,部分機構采取聘用掛靠人員、兼職人員以及低價競爭等經營模式。而這種模式往往導致機構監管體系落后、業務能力不強、員工責任心不足,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的行為。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可與稅務部門聯動,調取機構社保、項目價格以及稅務等信息,核查企業人員配置與經營情況,初步鎖定人員配置明顯不足、項目價格明顯偏低的嫌疑對象。
數據聯動,提升精準打擊能力。對初篩的嫌疑對象,要強化數據分析研判。建議對機構員工出勤記錄、實驗室原始數據、現場取樣記錄表及視頻監控、最終出具的檢測報告等信息開展大數據分析比對,其中檢測時間、檢測人員、檢測設備、參數設置、取樣數量、檢測結果不一致的,往往存在弄虛作假行為。比如,執法人員發現某水樣檢測報告出具的時間早于現場取樣記錄表的時間,查看企業取樣口的監控視頻發現,兩個時間點均無取樣人員取樣的記錄。
行政刑事聯動,強化大案要案辦理能力。與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相比,公安部門查處大案要案以及取證的能力更強。蘇州此次查獲的利用淘寶等網絡平臺制售虛假檢測報告的犯罪團伙案中,虛假檢測報告購買對象遍布國內多個省份,取證較為困難。生態環境部門第一時間邀請公安部門介入,由公安部門發函委托異地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取證后第一時間將案件移送公安部門,提升了案件的偵辦效率。建議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部門保持熱線溝通,加強雙向咨詢通報,必要時邀請公安部門提前介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