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污水處理廠,為何還要建設水質凈化工程?
【谷騰環保網訊】在南四湖西岸江蘇沛縣,一溪清水正從龍固鎮污水處理廠源源不斷地流入龍湖濕地,通過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后,再經7公里的“導流管”流入南四湖,這是建在采煤沉陷區荒草湖泊上的景觀公園。冬日的龍湖濕地內,記者看到水面野鴨成群結隊,成片的蘆葦搖曳生姿,腳下步道彎彎延伸……不僅是一道亮麗風景線,還是一條尾水凈化線。
龍湖濕地鳥瞰圖沛縣生態環境局供圖
“從污水處理廠流出的尾水,雖然看起來很清,但是氮磷濃度偏高,直排南四湖有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風險。”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田凱達告訴記者,“但這并不意味著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不符合排放標準,而是針對湖泊等流動性較差的地表水,需要對總磷進行更加嚴格的控制。”
“‘治水’最基本的就是讓區域內的水流動起來,濕地就是靠水體的流動,加上一定時間的滯留增氧,實現了‘流水不腐’。污水處理廠流出的尾水就是經過濕地內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凈化,降低了氨氮和總磷的含量。”沛縣生態環境局水科科長王克全說。
涓涓水流一路向南,經過7公里的“導流管”,流入濕地內15個單元內接受進一步凈化。沛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杜強告訴記者:“這15個單元都用大石塊‘墊底’,從下往上依次鋪滿礫石子、砂子和土壤,種植了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黃花鳶尾、香蒲,億萬條根須扎入土壤、砂石內,吸收水中殘存的氮磷等物質,砂石則負責過濾、吸附尾水中的富營養物質。”
近年來,為進一步強化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整體性和系統性,生態環境部已將南四湖流域全面推廣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列入《近期工作要點》,要求實現南四湖每條入湖河流匯水區均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或生態緩沖帶。
得益于流域內生態環境的提升,龍湖濕地為鳥類和水生動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和繁殖場所。攝影愛好者李先立對此深有感觸,退休前每天上班都會從這里經過,他告訴記者:“曾經荒無人煙的采煤塌陷地,如今變成了沛縣的‘鳥類天堂’。”李先立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龍湖濕地的變遷,如今退休后的他時常來到龍湖濕地“打卡”,拍攝的鳥類作品更是在“攝影圈”小有名氣。
龍湖濕地的生動實踐將南四湖匯水區域打造成凈化型生態安全緩沖區,并利用其自然降解和恢復能力,形成了一套自我凈化、自我維持、自我更新的健康水生態系統,在提升河流自身水環境總體質量的同時,也為南四湖流域的水質保障筑起了一道生態屏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