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發展 環保行業突圍謀轉型
【谷騰環保網訊】“過去環保行業總體處于大規模末端治理設施建設的工程時代,靠大工程來帶動產業大發展。新時期的環保產業,將從傳統的末端治理轉向綠色、低碳、循環領域,尤其是在發展路徑上不再單純依托工程投資建設,而是通過降本增效和創新驅動以及持續運營實現產業升級迭代,并從‘買工程’過渡到‘買服務’的效果時代。未來環保行業也將從過去政策和投資驅動為主,轉向政策、投資、市場和技術四輪驅動。”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副司長逯元堂在2024中國環境技術大會上說。
近年來,在投資放緩、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環保行業經歷了發展陣痛期,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在會議同期舉辦的第25屆環博會上,2457家環保企業各顯身手,帶來了環保行業發展新趨勢、新技術,展示他們對開辟新格局、開拓新方向的信心。作為環保龍頭企業,清新環境也帶來標桿項目和全方位的管理服務,為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視角。
發展進入“下半場”,行業規則重塑和企業突圍并進。“當前,行業已經告別‘政策驅動、資源為王’的傳統觀念,在底層邏輯改變的背景下,產業發展的重點由單一環境要素末端治理轉向跨領域、多要素系統協調的綜合治理。每個企業的發展規模、優勢稟賦和所處細分領域不同,最終發展方向不同。環保龍頭企業、科技企業、運營企業、金融企業之間的多元協同合作,或將是環保行業再次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場景。”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說。
協同多元發展
當前,傳統環保產業投資進入平臺期。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從產業需求端來看,環保行業正由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逐步轉向支撐美麗中國建設和實現“雙碳”目標。產業領域拓展到源頭防控、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生態修復以及碳中和相關的領域。與會專家建議,行業企業應抓緊培育綠色新質生產力,搶占生態環保產業的“新賽道”。
“傳統環保行業發展趨于穩定,但目前環保行業向著全過程減污降碳和清潔生產延伸,這就極大地擴展了環保產業的內涵。”李其林表示。
伴隨央企國企帶動的行政區域和市場整合的浪潮,以及區域環境質量和工業清潔生產的更高需求,環保產業也正由過去的拼資本、拼技術、拼商業模式的時代逐步過渡到拼綜合解決方案的新階段。
在李其林看來,作為環保行業的一分子,清新環境同樣處于轉型變革期。“比如清新環境聚焦的大氣板塊是公司的‘看家本領’,原來主營電力行業,后來涉足鋼鐵產業,在政策驅動下,目前聚焦焦化和水泥行業。辯證來看,在傳統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在減污降碳和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業態調整是環保企業的必經之路,但深掘傳統優勢業務‘護城河’也會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結合業態的調整,清新環境也布局了水務板塊,與四川生態環保集團進行協同發展。同時,我們也在積極布局低碳節能業務,這就反映出我們的業態從單一的工業點源治理向綜合化體系的變化,我們也希望未來在轉型期做好公司的業務布局,做好底層業務創新,通過商業模式綜合再造把公司推向新的臺階。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發展。”李其林解釋說。
與會專家均表示,未來環保龍頭企業整合市場、制定商業模式,科技企業專注創新、協助提升盈利能力,運營企業數字化賦能、提升“增質效”,金融企業投資創新溢價、投資資產增值,這種多元協同合作,可能是未來環境產業再次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場景。
“高端化”轉型升級
環保行業發展競爭激烈,一方面是由于做大市場這塊蛋糕,另一方面分享蛋糕的玩家仍在增長。當下,轉型升級是環保產業和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如何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契機進行轉型?
在李其林看來,發展環保產業的新質生產力,要向“高端化”轉型。具體而言就是研發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構建新業態。在研發新技術方面,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難點痛點,強化技術創新和服務,提升“降碳”“治污”支撐能力;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核心、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同時更要注重精細化運營。
“要堅持創新驅動,強化技術研發,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多元主體共建研發平臺、聯合實驗室等方式,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創新聯合體,加速科技成果的孕育、孵化和產業化進程,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將科技創新作為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需動力。”李其林說。
此外,要用好國內巨大的市場優勢以及場景優勢。積極探索新時代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環境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大的新的產業和技術支撐。同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環保產業技術“走出去”,提升我國環境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在確立減污降碳、擴綠增長為核心目標的背景下,不斷拓寬產業發展領域范圍的決心和思路。關注減污降碳、多污染協同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治理等多個重點領域,搶抓機遇,順勢而為。”李其林建議。
同時,在探索新模式方面,環保產業要突破傳統的范疇,轉變經營模式,在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理念上,從治理成本端向價值創造端轉化。深耕賦能實現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高附加值、高粘性。
“隨著行業轉型升級,環保產業也迎來更多新客戶、新需求和新標準。這就需要企業積極適應持續更新的場景應用,在市場中尋找更多機遇。”深耕傳統大氣業務板塊多年的清新環境大氣事業部副總經理梁鳳道出行業發展新機遇。
揚長避短差異發展
未來,環保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打破技術瓶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正如與會專家所言,環保行業的魅力也在于存在無數“窄門”,給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可能性。
“不同領域的不同企業,資源稟賦、能力模型各不相同,進行資源化探索的路徑和難度也不相同,清新環境一直以來都是利用優勢揚長避短,迎合新需求新變化,穩固存量效益,拓展增量業務。”李其林說。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要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找準自身在生態鏈的位置。頭部企業通過資本優勢構建綜合環境服務平臺,并通過技術革新的引入和應用持續提升平臺綜合效率;中小企業最好的方向就是走好專精特新之路,打造細分賽道的差異化競爭力。
逯元堂認為,未來各類環保企業應結合自身優勢差異化發展。“從現在情況來看,從事環境保護業務的企業90%左右都是中小企業,近年來,生態環保產業并購、整合在不斷加速,大量的央企、國企開始跨界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布局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省級環保集團的數量也在顯著增加,產業各主體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還未形成。”
“央企要聚焦主責主業,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解決跨區域、跨領域重大問題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系統解決方案和實用技術的示范應用,積極培育國際競爭力。對于地方國企而言,要充分發揮信息、資金、人才優勢,資源整合能力,不能僅在工程服務方面打造優勢,還要往運營服務方面開始轉型。” 逯元堂建議,“民營企業要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強、經營機制靈活、市場轉型快等方面的優勢,在新技術、新產品、服務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等方面發揮作用,向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方向進行發展。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促進國企民企的融合發展和協同聯動,避免同質化競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