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喜”或“出師不利”?第一季度,你的城市水環境怎么樣?
【谷騰環保網訊】生態環境部今日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通報指出,今年1—3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9%,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
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水質同比改善的同時,有哪些省份和城市的水質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呢?記者在公布的數據中找到了答案。
張家界、河源實現高位進步,四川、貴州部分城市突破大
第一季度的水環境質量的好差,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全年水環境質量的排名有一定影響。
從今年第一季度躋身前30名的城市來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占8席,依舊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占4席,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二;甘肅省占4席,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并列第二。
這三個省份占據了2023年“好水”的半壁江山。
從排名數據顯示,柳州市依舊處于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第一名,代表著全國城市地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好水平。
湖南省張家界市的排名令人眼前一亮。作為旅游城市,張家界改善水環境質量,也并非一日之功。近年來,張家界市自覺扛起“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責任,利用市生環委、市河長辦等調度平臺統籌協調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于環保督察、“洞庭清波”專項行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人大執法檢查、政協調研指出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全面開展專項整治,聚焦城鎮生活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保障飲用水安全、黑臭水體整治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污染整治大攻堅,水環境質量終于在今年年初躍居全國第二名。
同樣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廣東省河源市。河源市在全國水環境質量的排名長期位于前30名,在本次排名中,實現了高位排名中的“大跨步”來到第10名。據了解,近年來,河源市不斷探索建立各級河長體系,進一步明晰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水環境治理工作任務,并融入各級志愿服務團隊,形成了政府主導、全民治水的新格局。
同樣,水環境質量在全國前30名行列中依舊高位進步的還有甘肅省金昌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這也充分體現這些城市在不斷自我加壓、拿出治水真舉措保“好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水環境質量排名中,與去年全年水環境質量排名相比,出現了許多“新面孔”,其中包括,四川省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廣元市,貴州省安順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遼寧省丹東市以及甘肅省武威市。可以看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四川省和貴州省為爭“好水”也付諸了一定的努力。
黃河流域部分省份治水不力引發關注
在不少城市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的同時,不少省份以及城市的水環境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從今年第一季度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后30位的城市中來看,河南省占4席,山東省占4席,陜西省占3席。這三個省份占據了“差水”30名榜單中的三成以上。
導致這三個省份“差水”含量增多的,或許與一些“新面孔”有關,例如陜西省渭南市、咸陽市,山東省棗莊市、濱州市,這些城市出現在排名后30位的城市名單中,讓所在省份的水環境整體質量大打折扣。此外,陜西省銅川市水環境質量在今年第一季度成為全國倒數第四,與去年全年成績相比倒退了22名。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個省份共同處于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的黃河流域。陜西位于黃河的上游,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山東位于黃河下游,三省對于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然而,從歷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情況和歷次全國水環境通報情況來看,三省份在治水上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水環境質量不理想的還有長江流域上的一些“新面孔”。例如排名倒17的云南省昆明市、倒18的安徽省滁州市,這兩座城市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排名中表現令人不滿。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啟動在即,據了解,本批督察的對象包括長江經濟帶的部分城市,面對新一輪生態環保督察,這些城市是否能在水環境治理上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值得關注。
第一季度的城市水排名的及時出爐,無疑為全國城市全年水環境質量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這也是在激勵排名中進步或者保持前列的城市在珍惜良好的自然稟賦外,再接再厲保住“好水”,變相督促排名靠后的城市必須拿出實打實的過硬的治水舉措告別“差水”,聚力攻堅、持續發力為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帶來優良的水生態、水環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