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水污染緣何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安徽滁河水污染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這一事件的起因并不復雜,但處置過程拖延拖沓,最后造成嚴重后果。我們該從中汲取什么教訓?地方環境應急工作該如何改進?本版今日刊登相關文章,從不同角度對這一事件進行反思。
一道道防線為何層層失守?
◆三樂
安徽省滁州市企業發生突發環境事故后,相關地方和部門理應層層把關,加強應急處置,及時控制和消除污染。然而,一道道防線竟然層層失守,最終導致滁河水體污染、魚蝦死亡。針對這一事件,筆者認為,至少有三方面值得反思。
屬地黨委政府有沒有真重視?平日里,不少地方無論文件上還是口頭上,都大談特談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重視。然而,如果沒有真行動真效果,那就是華而不實唱高調、花拳繡腿做樣子。當污染物已然進入河道,如果屬地黨委政府對此次污染事故真重視,相關領導就應該靠前指揮協調,及時聯合多部門甚至跨區域形成工作專班,全力以赴盡快消除污染。遺憾的是,此次污染事件發生后數日,當地仍未成立調查組。對擺在面前的污染尚且不管不顧,平時對生態保護工作是否真重視,需要打上問號。
相關職能部門有沒有治污責任意識?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需要多個職能部門攜手發力,不能遇到污染問題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次事件中,在發現污染團后,駟馬山引江工程襄河口閘管理所已經將水質非常差的現場照片和死魚現象做了報告,但相關負責人一句“憑經驗”“沒問題”顯然是敷衍塞責。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便沒有發生這次事故,相關部門也不能漠視劣質水排入河道,對河道水體異常情況視而不見。
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應急響應的專業性體現在哪里?縱觀此次應急響應過程,屬地生態環境部門雖然采取了筑壩封堵措施,但并未有效控制污染,也無法準確全面及時客觀地回應群眾關切,對下游污染線索盯得不緊、抓得不實。近幾年,各地環境應急響應能力和水平普遍提升,然而,仍有個別地方危機意識、備戰意識不強,應急物資、設備、隊伍準備不充分,開展應急演練往往如同演戲,甚至“賬面演練”。這一事件也是一個警示:各地應當將工作做在平時,加強應急實操、真演真練,才能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不至于束手無策、忙亂無序。
盡快恢復生境是當前的急迫任務
◆朱德明
安徽省委日前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安排滁河污染治理和追責問責工作。與此同時,位于下游的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正面臨河道污染、水質變差、水生態破壞等問題。而且,這條河上還有多個國省考斷面,此次事件可能會影響到下游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
因此,相關部門在關注上游整改工作的同時,也要關注下游消除危害影響的工作,共同完善上下游及時通報、生境治理恢復、污染損害賠償等機制,避免“上游污染、下游受害、公眾質疑”的被動局面。
要暢通上下游的信息通報機制。上游地區發生污染事件后,在積極采取處置措施的同時,要及時通報下游,以便下游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最大程度減少環境損害。
采取措施盡快修復恢復生境,減輕污染危害,這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和急迫任務。對受污染的河道加強動態實時監測和全面巡查,污染嚴重的要落實治理措施,盡快恢復生態、改善水質。同時,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工作,明確受害范圍,給下游一個明確的交待。
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這一事件產生了較大的輿論影響,對此,相關部門要積極干預,及時回應公眾關切的問題,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環境應急管理應做到“三個轉變”
◆周長軍
汲取安徽滁河水污染事件的教訓,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工作中,環境應急管理應當做到“三個轉變”。
環境應急執法從檢查企事業單位有沒有編制應急預案,向應急設施、設備有沒有落實到位轉變。大多數企業自身無編制應急預案的能力,而是委托第三方機構代為編制,完成編制任務后,往往將應急預案束之高閣。很多企業對預案要求采取的方法、發生突發事件應當采取的程序、應當備齊的物資等根本不清楚。各地在應急執法幫扶過程中,應當重點檢查應急設備、設施到位情況,避免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流于形式。
環境應急管理從注重有沒有開展應急演練,向有沒有通過演練進行科學評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應急預案進一步得到完善轉變。一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使用原料、生產產品、生產設備發生重大變化,應急預案卻未能及時修訂到位。一些企業按要求開展應急演練,但敷衍了事,“一練了之”。筆者認為,化工園區、經濟開發區、工業集中地以及企事業單位,在開展應急演練過程中,應當邀請環境應急專家庫的專家等到場觀摩并進行科學評估。對應急預案實行動態化管理,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內容,提高應急措施的針對性。
環境應急培訓從要求人員有沒有了解應急知識,向有沒有提高處置能力轉變。各地生態環境部門、企事業單位確實存在應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人身兼多職等現象。一些人員對應急知識還處于了解階段,面對突發環境事件,往往會手忙腳亂。筆者認為,環境應急培訓應注重提高人員的處置能力。實行“一行業一案”“一企一策”精細化管理,通過編印環境應急方案、操作流程手冊等方式,為應急管理處置人員提供經常性的學習參考。通過邀請專家講課、交流研討、專題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專業素質。針對環境應急處置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應急人員進行實戰演練,檢驗學習效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環境應急應注入更多科學元素
◆石常獻
環境應急管理在政府和企業層面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各地也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運作機制。但真正出現環境污染事件時,遠不是預想的那么簡單。滁河水污染事故啟示我們,環境應急過程中,必須注入更多科技元素,做到科學應急。
依靠應急監測數據與分析結論的科學力量。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環境監測的哨兵作用凸顯。滁河水污染事件中,缺少的就是準確及時的監測數據和科學的分析結論。如果在殘存污水排入襄河前后,有精準的環境監測數據作支撐,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也許就不會導致產生如此嚴重的污染。
借助專家的智慧。突發環境事故往往有復雜的成因和演進規律,在不利氣象條件或其他偶發因素作用下,可能導致污染事件出現更大變數。因此,決策前,要邀請專家充分論證,切忌盲目決策。制定應急預案時,就要考慮到特定排污單位及區域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需要哪些專家,演練時讓他們適度參與,事故發生時借助專家智慧有效處置污染事件。
汲取基層一線管理人員的經驗。環境污染事件大多發生在基層一線、排污單位,基層生態環境監管人員和相關企業負責人是處置污染事件的主角。各級環境管理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知識,熟悉本區域環境質量標準、不同排污單位工藝流程產污節點等。這是環境監管人員的基本功,如果掌握不好,在面對突發環境事件時,就會手足無措。
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是污染防治的三大原則,也是環境應急的基本遵循。 在應對、處置突發環境事件過程中,科學尤為重要。
如何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見悟
在滁河水污染事件中,安徽省全椒縣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的言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全椒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和3名相關職能部門責任人也被免職,體現了相關地方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但以后如何抓實抓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需要地方認真思考。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包含著必然性和偶然性。此次事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有其內在的必然因素。要避免類似情況再次出現,筆者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生態環境保護既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地方部分干部時不時出現滿嘴跑火車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政治站位不高、責任擔當不足、法治意識淡薄。被采訪人之所以被輿論關注,就是因為缺少擔當意識,對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認識不清,沒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如果心中裝著老百姓,心中裝著責任擔當,就不至于說出那些讓人錯愕的話。
二是提升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此次污染事件的起因并不復雜,本可避免,但處置過程拖延拖沓,造成嚴重后果。如果地方制定了切實有效的突發污染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嚴肅認真執行,如果事發后相關部門能主動作為走在前,急群眾之所急,不盲目決策,也不至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造成今天的局面。
三是做好后續信息公開。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此次事件,不能以“免職”作為句號,而應持續向社會公開后續調查進展,不要讓“免職”成為化解輿情的“特效藥”。接下來,除了公開事件本身后續進展,還要開展當地突發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調查、地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是否存在瀆職調查等,一并向社會公開,回應民眾關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