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后手機該去哪兒
【谷騰環保網訊】據媒體統計,我國平均每年產生廢舊手機6億至7億部,而回收處理量約為2億至3億部,推動手機以舊換新、循環利用還有很大空間。
廢舊手機里有超過60種元素材料,包含金銀鈀銠等多種稀貴金屬,同時實現“一站式”回收抵扣,也有助于提升手機消費活力。然而,當前廢舊手機循環體系的“堵點”“痛點”不少。一方面手機迭代太快,市場競爭激烈,二手手機在性能上相較新品沒有突出優勢,需求走低導致回收價格下滑。另一方面回收產業尚缺乏有效監管,陰陽檢測報告、隱私泄露風險等問題客觀存在。而無論“賣不了幾個錢”,還是“擔心不安全”,最后都導致舊手機在家中“吃土”。
既存在問題,就需要對癥下藥。首先要健全回收機制,完善回收體系。近幾年,為了帶動新品銷售,不少頭部手機廠商和電商平臺積極布局以舊換新業務,上門檢測、數據遷移等服務上的創新與改進,調動了用戶參與回收的積極性,基本建立了生產商和品牌商的回收體系。但在范圍更廣的社會回收體系上,還需要明確廢舊手機回收市場管理法規,針對整個行業所涉及的信息銷毀、元器件再使用、稀貴金屬提取等各個環節出臺相應標準,防止“散亂污”小作坊在行業里渾水摸魚。在此基礎上,還應加強技術創新,提升廢舊手機專業化、綜合化處理能力,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激發更多經營主體參與進來,實現經濟效益、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多贏。
順暢舊手機“歸途”勢在必行,但舊手機的“來路”同樣值得關注。除了故障損壞,當前大多數用戶更換新機的理由,都是手機“變卡了”。理論上講,這是由于時代發展,App性能不斷增強,導致手機硬件出現落后,最終系統出現卡頓。但由于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激烈競爭,處理器、內存等核心零部件已經出現了“性能過剩”的問題,導致用戶換機頻率下降。對此,有廠商故意在系統更新中留下“后門”,讓手機“變舊”以“換新”。如蘋果公司就曾公開承認為了“保護電池”而限制舊款iPhone運行速度,“降速門”事件引發了全球多國消費者的集體訴訟。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遏制“舊手機”的增量上,也亟待監管發力。手機廠商更應摒棄“小聰明”,積極從人工智能、空間計算等產品功能上進行更新換代,真正以創新力吸引消費者換機。
從設計到淘汰,從購入到賣出,從組裝到拆解,手機以舊換新是一個各方共同努力的過程。政策引導、市場建設、標準完善等各環節齊心協力,才能寫好這篇循環經濟的大文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