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
▼圖為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高店子社區一角。
|
|
|
圖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
|
|
|
圖為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高店子社區。
|
|
|
圖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聯戶四格式化糞池。
統籌整合各方力量 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
◆本報記者 秦超
近年來,四川省巴中市“以用為主”探索丘陵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作為紅色革命老區,巴中市有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縣,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山地、丘陵面積占區域總面積的90%。巴中市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路徑,以科學規劃為引領,統籌整合各方面力量,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不斷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
整合資源,建立“344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機制
“巴中市農村居住分散、財力薄弱,因此,必須整合資源,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巴中市副市長任小娟說。
在資金上,巴中市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強化專項資金爭取、銀企合作、社會資本引入、群眾自籌等多元投入;同時,整合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探索建立“344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機制。
“344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機制即:堅持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技術培訓“三個統一”;采取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集中建設與分散治理、廁所革命與污水共治“四個結合”方式;突出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域、重點流域、城鎮周邊、交通干線“四個重點”優先治理;建立投入、管護、運維、培訓、考核“五項機制”,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應治盡治、應用盡用。
“我們整合涉農資金投入共計12億元,并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黨政同責考核內容,制定系列推進辦法、考核措施,引領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余斌說。
此外,巴中市整合了農村地質災害監測員、綜治網格員、環境監管員、護林員等職責,通過加強業務培訓和約束管理,做到“多員合一、一員多用”,有效破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困難的問題。
巴中經開區興文街道紅花村、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和明陽鎮高店子社區,構建起了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行業部門為技術主體、鄉鎮(街道)為實施主體、村級組織為落實主體、農戶為管護主體(受益主體)的“五位一體”治理體系。
“我們整合多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同步推進廁所革命、千村示范、鄉村振興、垃圾革命等項目,集中力量提質增效,系統治理污水、垃圾、面源污染,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大幅改善提升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余斌說。
資源化利用優先,綜合考慮運行成本和治理效率
針對春旱、夏旱、伏旱的情況,巴中市結合本地實際,通過層層節流、資源化利用和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
“經治理后的生活污水,氮、磷含量高,在農村是‘肥水’,很受農民歡迎。所以,大家對建設污水治理設施很有積極性。”巴中市生態環境局成平介紹說。在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巴中經開區興文街道紅花村等地建設氧化塘等污水治理設施,儲液不僅可以用于灌溉房前屋后的“小三園”(即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旱季生產缺水問題。
巴州區清江鎮巾字村,轄區面積達7.62平方公里,以丘陵為主,每家每戶房前屋后約有0.4畝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采用聯戶三格/四格式化糞池(灌溉“小三園”)+儲液池+資源化利用(耕地)的方式,投入約47萬元建設分散和集中污水處理設施,人均投入約540元。聯戶三格/四格式化糞池由受益農戶自行清掏管護,基本不花錢;集中儲液池、檢查井、管網,由村委會負責落實專人進行清掏管護,平均每年投入約2000元。
在巴中市,通過資源利用與污染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處理與分散消納相結合,綜合考慮區位條件、地理氣候、地形地貌、村莊分布、人口、經濟水平,土地利用和周邊環境敏感相關要求,靈活采用“單戶或聯戶化糞池(或傳統糞坑)+格柵池+集中三格式化糞池(或厭氧濾池)+資源化利用”模式,并根據出水水質及周邊環境,資源化利用處理后的尾水,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正如巴中市巴州區委書記余斌所說:“我們綜合考量群眾需求、運行成本和治理效率,提出‘資源化利用優先,生化、生物處理相結合’的治理路徑,堅持實事求是、節約為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4年6月,巴州區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達到72%。
村民主動參與管理維護
在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初期,巴州區選擇了群眾基礎、周邊利用條件較好的天馬山鎮寺嶺村作為試點。寺嶺村通過大力宣傳、帶頭示范、公開檢測結果等,打消了群眾關于洗滌劑使用過多會影響作物生長等疑慮,切實提升了村民進行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積極性。
巴中市探索推行“政府主導+群眾投工投勞”建設模式、“政府補助+村民自籌”投入模式、“專業機構+群眾參與”運維管護模式,讓群眾由“旁觀者”變“參與者”,由“受益者”變“監督者”,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最終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巴州區全域推行受益村民眾籌,每人每月1元,錢雖然不多,但重要的是村民出資能夠提高其‘主人翁’意識,積極、主動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管理維護。”余斌說。
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是巴中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初心和準則。巴中市先后培育“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356個。據測算,全市采取資源化利用方式,每年可節約農灌水1700萬噸左右,減少化肥使用量1700噸,減少化學需氧量等污染物排放量1500噸左右。此外,明陽鎮高店子社區、巴中經開區興文街道紅花村等地,為解決集中三格式化糞池、檢查井、氧化塘等運維管理,還設置了公益性崗位,落實專人負責,解決了部分村民的收入問題。
“經過努力,巴中市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鄉村環境改善和村民受益‘三贏’,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民心工程、良心工程。”任小娟說。
2023年12月,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健全治理機制,明確重點區域,因地制宜實施治理管控,強化建設運維管理,走出一條新時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目前,巴中市通過資源化利用等治理模式,讓113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比例達69.8%,為其他地區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提供了借鑒。
本文照片均由巴中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