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質量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谷騰環保網訊】入海排污口是沿岸陸源污染向海洋排放的重要節點。近期發布的《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排查入海排污口5.3萬余個,完成整治1.6萬余個。同時,建設統一的入海排污口信息平臺,進一步規范入海排污口的設置與管理。這一系列重要舉措,對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排查溯源、分類整治、監督管理是入海排污口管理務必落實的三項重點任務。開展排查溯源是實施入海排污口精準監管的必要前提。只有通過全覆蓋、無死角的排查,溯源至對應的責任主體,才能弄清楚入海排污口在哪里排、誰在排、排什么、排多少等基礎性問題,進而為后續的分類整治和監督管理奠定基礎。實施分類整治是實現入海排污口科學治理的必由路徑。針對沿海地區工業、農業、生活等不同類型的污染源,制定差別化的整治方案,才能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嚴格監督管理是入海排污口長治久清的保障。構建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海排污口監管體系,實現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才能有效管控陸源污染。
我國入海排污口數量多、分布廣,排放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和間歇性,這些因素都為排查整治工作質量帶來不確定性。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要想取得實效,關鍵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部署,高質量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充分論證、依法設置
入海排污口設置的合法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要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關要求。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選擇應符合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尤其自凈能力較差的海域,應進行海水動力條件科學論證,排放強度須符合周邊海域環境質量底線控制要求。部分入海排污口應在低潮線以下或深海設置、離岸排放。
其次,入海排污口的設置應符合對局部特殊重要水域保護的有關要求。禁止在自然保護地、重要漁業水域、海水浴場、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新設工業排污口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
第三,要依照相關規定履行備案程序。入海排污口設置單位應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交備案文件材料,載明入海排污口責任主體、論證情況以及入海排污口位置、類型、排放情況等主要信息。禁止私設暗管或以其他逃避監管的方式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清理取締、合理封堵
監管實踐中遇到的入海排污口情況十分復雜,有的是明口,有的是暗口,有的大排口里套小排口,有的排污口私搭亂接、錯接混接。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采取了依法取締和清理合并的整治措施。
所謂清理合并,即封堵不合理的排口,保留必要的排口。對于城鎮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內企業現有排污口,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接入管網,集中通過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排放。對于集中連片養殖的排污單位,設置統一的排污口。通過清理合并,使得入海排污口總體設置更加合理,責任主體進一步清晰,為精準監管打下基礎。
所謂依法取締,針對的是通過違法違規手段設置的排污口。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違法設置的排污口,應由有關部門采取責令拆除、關閉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清理合并和依法取締會涉及大量不必要或違法排污口的封堵,應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而不是簡單“一堵了之”。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治的排污口,合理設置過渡期。對于取締的排污口應封堵口門、封閉相應排污通道沿線接口,清理管線、通道內殘液殘渣等殘留物,消除其他安全隱患,不影響防洪安全和正常生活生產。
分類整治、達標排放
入海排污口管理職能劃轉至生態環境部后,在原有排污口監管范圍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拓展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類型,基本涵蓋所有常見排污口,實現了全覆蓋。
一方面,由于不同類型的排污口對應的責任主體不同、實行的排放標準不同,應采取差別化整治措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園區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化水產養殖等有明確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應收集處理并達標排放。大中型灌區排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以及雨污混排的雨洪排口、溝渠等的整治,應結合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等工作開展垃圾清運、截污納管并達到相關整治標準。
另一方面,整治措施應覆蓋全近岸水體、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線、污染源整個鏈條。排污單位未按規定排放污水的,應采取源頭控制、規范建設和運行污水處理設施,達到管控要求。排污管線不規范的,應清理違規接入、錯接、混接的支管支線,并對排污通道進行檢修、更新、清掏。排污口建設不規范的,應采取調整排污口位置、更新維護設施、設置檢查井等措施。影響近岸水體環境質量的,應優化排污口布局,削減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
規范管理、形成閉環
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不僅依靠攻堅戰,更要打好持久戰。沿海各級地方政府應對本行政區域內各類入海排污口進行排查整治和日常監管。
明晰責任主體。原則上一個排污口對應一個明確的責任主體,共同使用同一個排污口的多家企事業單位,要分清污染責任。無主排污口,屬地政府要承擔起治理責任。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履行監管責任。
加強維護和監測。入海排污口應設置標識牌準確展示入海排污口有關信息,重要信息發生變化的應及時更新。及時更新維護老化破損的排污管線,排水不暢、檢查維修難的要及時調整排污口的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為日常檢修、清掏等提供方便。在廠界外、入海前設置采樣點,便于日常監管。
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等科技手段,定期排查,發現新增的排污口及時納入監管。對排污口問題清單拉條掛賬,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納入監管臺賬,實現閉環管理。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監測科研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