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引入損害賠償化解信訪矛盾值得借鑒
【谷騰環保網訊】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涉及餐飲油煙異味、交通和社會噪聲擾民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年受理環境信訪中,噪聲類和大氣類信訪占受理總量的比例超過80%。大氣和噪聲信訪往往與民生、公共服務領域相關,涉及居民衣、食、住、行、娛樂等方方面面,處理起來難度大,在全力整治問題的同時,更要注重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2023年,南京市雨花臺區某個市重點工程施工噪聲擾民,周邊群眾反映強烈。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在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的同時,聯合相關部門、居民代表與施工單位進行磋商,推動簽訂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根據協議,施工方在消除百姓噪聲困擾的同時,還要在9個月內出資不少于10萬元,用于周邊小區環境改善,包括組織人員進行小區保潔、綠化修剪,建設垃圾分類設施,添置休息座椅、健身器材等。目前,項目工程施工投訴量大幅下降,矛盾顯著化解。這是全省首例因噪聲污染進行生態賠償的案例,為類似信訪矛盾化解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在餐飲油煙異味擾民信訪矛盾化解方面,雨花臺區還探索以勞代償新方式。依據“誰污染誰修復,誰損害誰賠償”的原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對需承擔賠償義務的餐飲企業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同時兼顧中小餐飲企業經濟賠償能力有限的現實情況,以公益勞動代替經濟賠償,讓企業根據實際污染情況,在江邊、湖畔、主要街區等開展“凈灘、凈街、凈湖”公益保潔勞動,促使餐飲企業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切實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緩解了與周邊居民的矛盾。
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新路徑,取得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一是強化了企業責任意識,破解了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困局,真正體現出“環境有價,損害擔責”。二是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避免將污染者推到管理部門、周邊群眾的對立面,實現了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同頻共振,營造了全民參與、協商共治的良好格局。三是豐富了城市管理手段,有效解決了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信訪矛盾化解過程中引入損害賠償是個不錯的嘗試,但目前來看,還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持續創新賠償方式方法,爭取更多群體的理解和支持,并加強法律銜接和社會監督,做到合法合規、依法依規。當然,損害賠償只是輔助手段,相關部門還是要加強日常監管,防止污染問題發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