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院大氣所雷宇:城市空氣質量改善與碳減排協同有哪些進展?面臨哪些挑戰?
【谷騰環保網訊】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等主要目標。城市試點工作在推進我國減污降碳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將從我國面臨的挑戰引入,總結梳理政策和標準方面的工作成果,以期為城市空氣質量改善與碳減排協同工作提供新思路。
一、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管理實踐面臨的挑戰
我國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工作在管理實踐中主要面臨以下三大特殊挑戰。一是如何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快速、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工作:探索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美麗中國建設三重目標的全新發展模式及與之配套的管理需求;二是如何在實現減污降碳協同的過程中推動區域的協調均衡發展:需立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溫室氣體排放等空間異質性特征,因地制宜地規劃發展路徑;三是如何構造適應新時代的低碳轉型和污染防治管理政策體系:應多政策交互協同考慮,并提出政策機制優化設計的針對性建議。
二、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管理實踐的研究和工作進展
為應對以上挑戰,我國開展了一系列從國家到地方的實踐工作,尋求破解三大挑戰的經驗,進而推廣至全國。總體而言,已有的工作大多遵循排放表征、驅動分析、重點識別、策略案例的工作路線展開。
首先,在排放表征方面,我國近年推進了構建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清單的工作。從清華大學MEIC排放數據庫的結果可以看到,碳排放自2000年以來快速上升,2010年之后趨于穩定。2013年“大氣十條”的出臺帶來了歷史性變革,全國主要大氣污染物SO2、一次PM2.5和NOx排放量相繼達峰后迅速下降,但VOCs和NH3排放量長期處于高位,是大氣污染防治的薄弱環節。
在驅動分析方面,研究發現,“十三五”(2015-2020年)期間,污染物濃度變化呈現更顯著的區域相關性特征。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的PM2.5濃度下降程度明顯高出非重點區域,反映出大氣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的有力實施是PM2.5濃度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碳排放變化則呈現出更顯著的經濟水平相關性特征,在越發達的城市碳排放增幅顯著小于其他類型城市,越不發達的城市碳排放增幅越明顯。
在重點識別方面,全國390個排放源對CO2排放的貢獻與PM2.5污染及相關健康影響的貢獻呈現顯著異質性?傮w而言,電力和供熱部門是碳減排關鍵部門,農村民用部門是緩解空氣污染和改善人類健康的關鍵部門;農村民用、交通、金屬冶煉等部門的單位碳減排邊際健康效益較高;電力和供熱部門的單位碳減排邊際健康效益相對較低,但CO2排放水平較高,對PM2.5相關健康負擔仍貢獻顯著。因此,以上行業都應作為碳污協同治理的關鍵部門。
在策略案例方面,2023年生態環境部推動多層次、多領域的協同治理試點,全國20多個入選的試點城市被分為資源、工業、綜合、生態良好和農業等類型,因地制宜探索試點路徑。杭州作為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減污降碳協同模式是“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智慧化管理”;廈門作為海灣型城市,構建了“海—陸—空”綜合立體交通減污降碳體系;鄂爾多斯作為能源化工城市,圍繞延伸煤化工產業鏈、風光發電與綠氫耦合煤化工發展、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開展試點工作。
三、城市試點工作的進展與不足
通過對城市試點工作的梳理,我們發現在治理措施方面,部分行業循環產業鏈構建、交通運輸結構(貨運、車隊等)轉型、大數據、信息化應用進展較快,而固定源碳污協同治理及新能源適應技術案例較少;在政策機制方面,涌現出一批企業內和園區內協同管理試點案例,但新建項目環保引導和部門協同耦合的政策還需進一步強化。以上進展較慢的部分是我國下一步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工作需要著力推進的方向。此外,未來應加強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減污降碳協同路徑,以達成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美麗中國建設三重目標。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