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發布《全面推進美麗太倉建設工作方案》
更新時間:2025-01-08 10:18
來源:太倉市人民政府
作者:
閱讀:332
【谷騰環保網訊】江蘇省太倉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12月31日發布《全面推進美麗太倉建設工作方案》,制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等20項措施,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目標“十四五”深入攻堅,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太倉建設成效顯著。“十五五”鞏固拓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美麗太倉基本建成。“十六五”整體提升,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健康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太倉全面建成。
全面推進美麗太倉建設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美麗蘇州建設工作方案》,加快推進美麗太倉建設,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推進美麗太倉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全省、蘇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全省、蘇州市前列,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縣域范例。
“十四五”深入攻堅,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太倉建設成效顯著。“十五五”鞏固拓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美麗太倉基本建成。“十六五”整體提升,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健康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太倉全面建成。
二、主要工作舉措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用途指引和剛性管控作用。按照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實施差別化的空間發展導向、管控要求與準入政策。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嚴格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到2035年,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不低于12.1620平方公里,EQI總體保持穩定。(市資源規劃局牽頭,市發改委、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太倉生態環境局等參與;以下均需各鎮(區、街道)落實,不再列出)
(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重點控制非電行業煤炭消費,新建機組煤耗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持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推進“光伏+”綜合利用,探索發展“光儲充一體化”項目,實現新能源、儲能、智能充電互相協調支撐。根據溫室氣體清單,實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動。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完成配額清繳履約工作。(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太倉生態環境局等參與)
(三)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積極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升級。深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存量土地盤活煥新。推進產業用地更新“雙百”行動,推動工業用地提質增效,不斷完善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工作。(市發改委、工信局、資源規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太倉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
(四)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聚焦“3+3”現代產業體系,優化提升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現代物貿三大主導產業,培育壯大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產業。煥新傳統產業,支持化工、電力、化纖、造紙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發力搶抓低空經濟、光電子、新能源等新賽道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空天、未來健康、未來材料三大未來產業。到2027年,力爭形成3個千億級主導產業。(市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
(五)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工業點源、交通源、城市面源污染綜合治理,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持續深化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和集群整治,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全環節綜合治理。提升清潔運輸水平,推動機動車、工程機械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完善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建設,切實提升岸電使用率。加強城市揚塵污染綜合防治,提高城市保潔水平。到2027年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穩定在26微克/立方米及以下,2035年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持續推進“兩治一提升”等專項行動,噪聲、異味有效投訴不斷下降,到2025年,全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太倉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運局、太倉海事局、太倉港口委港政服務局等參與)
(六)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鞏固黑臭水體和劣V類河道治理成效,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加強長江大保護,確保長江干流水質保持Ⅱ類,9條通江河道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穩步提升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比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到2027年,全市地表水優良比例達到95%左右,建成區基本建成幸福河湖,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上級目標要求。到2035年,人水和諧美麗河湖基本建成。(市水務局、太倉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等參與)
(七)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在產企業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實施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治。加強化工等遺留地塊風險管控和建設用地用途變更聯動監管,嚴控農藥、化工等重污染地塊規劃用途,促進土地安全利用。嚴格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管理,開展太倉港化工園區地下水環境調查,制定落實改善措施。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太倉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資源規劃局、農業農村局等參與)
(八)高標準實施新一輪太湖治理。加強工業污染、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突出控源截污和減磷控氮,推進涉磷企業標準化、規范化整治。全面建設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太倉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務局、農業農村局等參與)
(九)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發揮“無廢園區”“無廢鄉村”等示范引領作用。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實施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穩步提升全市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初具成效,到2035年,“無廢城市”全面建成。實施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新污染物治理監測分析、技術攻關和監督執法等能力提升。(太倉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局等參與)完善建筑垃圾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建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開展建筑垃圾非法傾倒整治行動,全面排查、嚴格整改、依法查處非法傾倒問題。(市城管局牽頭,市公安局、住建局、交運局、太倉生態環境局等參與)
(十)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優化“一心兩湖三環四園”的田園城市生態體系,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系統推進耕地、濕地、綠地、林地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紅線監督管理,嚴肅查處生態破壞行為。(市資源規劃局、住建局、水務局、太倉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
(十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持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科學開展增殖放流。嚴格保護典型生態系統、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嚴防外來入侵物種風險。充分利用AI智能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生物多樣性長期觀測,加強資源、設施及數據共享,提升生物多樣性測試分析鑒定能力。建設特色多樣的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點。(市資源規劃局、農業農村局、太倉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
(十二)提升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水平。貫徹落實生態環境安全與應急管理“強基提能”行動計劃,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完成全市重點園區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園(河)一策一圖”,建設2個重點園區三級防控體系,完成2條重點河流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方案。落實《江蘇省突發環境事件預案管理辦法》,實施“一圖兩單兩卡”管理。常態化推進環境風險企業、重點園區環境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防控,依托生產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建成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完善環境應急專家隊伍。加強放射性廢源(物)、伴生放射性廢渣安全收貯和監管,嚴厲打擊輻射安全違法行為。(太倉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應急局參與)
(十三)打造“水美太倉”。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持續提升區域水生態環境品質。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最靚麗的長江生態岸線。統籌水岸綜合治理,將每條河流都建成水清岸綠的“樣板河”和造福群眾的“幸福河”。深化金倉湖、天鏡湖生態系統建設,全面構建健康、穩定、長效的“清水型生態系統”。(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水務局、文體廣旅局、太倉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
(十四)推進美麗城市建設。完善城市高品質綠色空間體系,打造“公園城市”。統籌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城市發展向內涵提升、功能完善、品質提高轉變。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城鎮新建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市住建局負責)
(十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一部”“四沿”“五旁”重點區域,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高標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統籌推進特色精品、特色康居、特色宜居三類鄉村建設體系,打造具有一定規模與影響力的優質蘇式鄉村集群。到2027年,新建、改造提升省級綠美村莊5個。推動鄉村振興片區特色發展,展現新時代魚米之鄉嶄新風貌。持續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資源規劃局、住建局、太倉生態環境局等參與)
(十六)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努力實現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全覆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思想和資源,創作具有太倉本土特色的文學、戲曲、影視、音樂等形式的系列生態文化精品。完善公眾生態環境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支持環保志愿者和環保社會組織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化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和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積極參加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國內交流合作,傳遞太倉生態環境保護聲音。(市委宣傳部、社會工作部,市民政局、文體廣旅局、太倉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
三、保障措施
(十七)完善機制體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河湖長制、林長制,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落實噪聲污染防治職責。健全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完善公益訴訟制度,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深入推進非現場執法監管。統籌各級財政資金支持推進美麗太倉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積極推廣應用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和投融資模式。
(十八)建立數字化治理體系。以數字化革新為引擎,強化生態治理效能。借助數字化手段為生態環境治理注入新動力,加速構建務實高效的生態保護機制。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提升生態環境智慧治理水平。配合建設省市縣三級聯網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立健全排污單位數字化監管體系,形成智慧執法體系。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數字化改革,大力推動水環境云管家建設。
(十九)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實施生態環境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精準提升本質治污能力。圍繞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置利用、污染減排等方面實施一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規劃保障和用地預留。積極穩妥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生態濕地建設。不斷優化固危廢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水平,著力提升特殊種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四、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二十)加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把黨的領導貫穿美麗太倉建設全過程,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壓緊壓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太倉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等責任部門對照國家、省、蘇州市要求,建立健全美麗太倉建設推進機制。各有關部門推進美麗太倉建設年度工作情況,書面送太倉生態環境局,由其匯總后向市委、市政府報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