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采用預曝氣調節-氣浮-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處理食品廢水案例
1.技術概述
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一級氣浮出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安裝生化填料和可變微孔曝氣器,氣水比設計為20:1,在鼓風沖氧下,利用生長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吸附、進一步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如溶解性的油脂、魚血、粘泄物、淀粉等),靠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水中污染物質分解去除。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出水進入二級氣浮處理裝置再進行深度氣浮處理。
該食品公司是中、日、韓三國合資興建的大型冷凍食品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水產品,日排污量約1500噸。廢水具有有機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固體懸浮物含量高的特點。
設計處理水量2000噸/天,進水水質:pH 6-7 ;COD1500mg/l;BOD900mg/l;SS1400mg/l;經過本工藝處理后,出水水質要求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
2 污水處理站的設計與運行
2.1 工藝流程說明
2.1.1 預處理
該公司食品加工廢水排放量不均衡,水質波動較大,必須加強預處理措施,才能達到穩定處理的效果。
廢水經自動機械格柵(柵隙為3 mm),攔截去除廢水中的顆粒污物,將面包屑、魚皮、肉屑、魚骨等固體懸浮物分離出來,此后出水進入水解沉淀池。在水解沉淀池中,廢水中的泥砂類比重較大的顆料物能迅速沉淀分離出來,并用污泥氣提泵排至污泥池。廢水再進入調節池,調節時間按照HRT=8h設計,在調節池內設置曝氣裝置,它具有脫臭、防止污水厭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類的分離等作用,生產過程中的次氯酸鈉也可通過水解沉淀及調節池將水中的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離子同次氯酸鈉發生氧化還原作用將它分解消化處理,以保證后續生物處理的效果。
2.1.2 氣浮處理裝置
氣浮采用壓力溶氣氣浮方式(二級氣浮),運行期間,處理流量60t/h,混凝劑(聚合氯化鋁)投加濃度20ppm,助凝劑(聚丙烯酰胺)投加濃度2ppm。
氣浮處理裝置是將壓縮空氣在一定壓力下溶解于水中,當施加于水的壓力降低至大氣壓時,空氣則呈微小氣泡釋放出來;同時采用管路加藥混合的方法投加無機混凝劑和有機助凝劑,使藥液與廢水充分混合均勻,從而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形成微細絮體碰撞粘附,然后在上浮過程中相聚合長大,與微氣泡結合形成較大顆粒氣泡,浮至液面,從而將廢水中的有機(如油脂、魚血、粘泄物、淀粉等)和無機污染物與藥劑結合而成的絮凝體,從水中分離出來;除去絮體的水部分回流,部分流入生物接觸氧化池,完成水體與懸浮物的分離。氣浮池表面的浮渣由刮渣機收集至浮渣導管中,流入污泥濃縮池中,定期用氣動隔膜泵抽送至壓濾間,分離后的清液返回生物接觸氧化池中。
2.1.3 生物接觸氧化池
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一級氣浮出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安裝生化填料和可變微孔曝氣器,氣水比設計為20:1,在鼓風沖氧下,利用生長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吸附、進一步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如溶解性的油脂、魚血、粘泄物、淀粉等),靠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水中污染物質分解去除。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出水進入二級氣浮處理裝置再進行深度氣浮處理。
2.2 工藝調試
2.2.1 生物接觸氧化池掛膜
為能夠更快的為生化池中填料掛膜,本次項目調試啟動階段采用投加活性污泥后悶曝的方法對填料進行生物膜的接種。
引進威海市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回流污泥(性狀良好,6000-7000ppm)23m3左右,同時進原水約200m3,開始悶曝。悶曝六天后,連續三天進行檢測化驗,在保持進水量為30噸每小時的條件下,檢測出水水質達到排放要求。并經過觀察,發現填料表面有淡黃色薄膜附著,可認為初步掛膜成功。
表1 4月4日至6日出水化驗結果
|
初步掛膜成功后,進入增加提高生化池負荷階段;增加生化池負荷階段主要是通過增加進水流量來提高生化池負荷,進而提高生化池的處理能力。具體方法是每3天增加10t/h流量,以此來提高生化池負荷。經過12天左右的調試,流量增加到60t/h,出水水質COD在100以下。從這時開始,本工藝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
2.2.2 威海市環境監測站水質監測結果:
|
由監測結果看出,所排放生產廢水各項指標均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化學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磷酸鹽、懸浮物、動植物油等污染指標處理效果明顯。
3 結論
實際證明,應用預曝氣調節-氣浮-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食品加工廢水是非常有效地,出水水質情況經過威海市環境監測站驗收監測,各項污染指標均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規定的一級排放標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