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爭搶中國垃圾變煤技術 發電可實現零排放
“垃圾”逐漸演變為城市殺手,是“循環利用”還是“一埋了之”?在我們尋找“垃圾開發利用”的最佳路徑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20年前就開始為城市垃圾找出路。他就是楊傳淼。
廣東省經信委節能和循環經濟處處長謝時超表示,“楊老的技術只要能通過權威能源監測部門的檢驗,拿到相關證明,就可將其列到全省節能技術目錄中,向全省推廣。”
“這些都是平時廚房垃圾制作的。”在楊傳淼面積不大的廠房里,記者看到廚房垃圾、牲畜都不能吃的廢糧食,通過粉碎、殺菌,制成高強度、高助燃的黏合劑,再同純天然煤按不同的比例搭配生產出“垃圾煤”,即工業合成炭。這是楊老花了將近20年的研究成果。
發電:可實現零排放
除了剩飯剩菜外,平常的生活垃圾,如廢被套、塑料等都可以用來生產工業合成炭。“工業合成炭是用之不完的高溫環保新能源,各項技術指標都十分優秀。” 楊老稱。
目前,垃圾圍城已成為全球性話題,而對垃圾的處理主要還是焚燒和填埋。如果垃圾能真正得到有效處理,是可以變廢為寶。楊老特別希望能把他自己的發明用于發電,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考察過國內一些垃圾焚燒發電廠,但低溫燃燒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硫對人體的危害太大。如果用工業合成炭來發電,可以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楊傳淼表示,工業合成炭發電技術,可利用煙囪和蒸汽的全部余熱烘干工業合成炭,最后排出的尾氣和大氣的溫度相等,有效控制了溫室氣體的排放。發電鍋爐排出的乳白色粉塵,收集后加入適當的磷和氮,可以生產出最佳的有機農家肥。
因此,老人家希望有關部門能上門考察,并予以支持,“根據廣州目前的狀況,只需要建立12個垃圾制造的工業合成炭發電廠,日處理垃圾可達12000噸。”
楊老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 早在90年代初,就曾有美日歐等十多個國家的外商先后擬出資千萬元人民幣讓他轉讓垃圾煤技術,還可以擁有50%的股權,共同出國開發,但都被其斷然拒絕。
權威聲音:達標即可推廣
廣東省經信委節能和循環經濟處處長謝時超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笑言,“楊老的技術只要能通過權威能源監測部門的科學檢驗,拿到相關的證明,我們可以將其列到全省節能技術目錄中,向全省推廣。”
謝時超稱,“我們鼓勵楊老這樣的社會人士積極研究節能技術”,但他強調,目前全省有關的財政補貼主要是投向“法人代表”,即以企業為主,還沒有向自然人給予財政補貼的政策。
記者從廣東省節能中心主任陳健處了解到,楊老可以向節能監測部門申請認證,如果符合節能要求,可以擴大再生產。
新聞鏈接:
垃圾煤零排放制作過程
把垃圾合成“垃圾煤”,是運用洗煤廠水洗垃圾的技術,在水池中放上一定比例的消毒、除臭和殺菌劑,利用機械正反方向將垃圾中的棉被、蚊帳、衣服、塑料、紙皮和柴草等大件垃圾鉤碎。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這些可燃的垃圾自然浮在水面上,再將這些浮在水面上的垃圾抽上來粉碎,過濾干。而且水洗垃圾不受顏色和成分的限制,水可以循環利用,實現廢水零排放。
此外,在沖洗垃圾中剩下三分之二的阻燃物質,如砂石、玻璃、重金屬等可以重新利用,因此,垃圾中的灰渣也可以實現零排放。楊傳淼對記者解釋說,而且這樣生產出來的合成煤比純煤球更方便易燃,且時間也比較長。記者在現場看到,只要用火柴、火機就可以直接點燃。
楊傳淼研究垃圾煤20年
說起楊傳淼,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家五代同堂三百多人,基本上都是從事煤炭、洗煤、焦化、發電和機械制造工作。”1952年,楊傳淼從中南工業學校機電專業畢業后,曾參與前蘇聯、捷克和波蘭專家一起組建的總投資在萬億元以上的國家大型能源項目,從事能源工作就有60年。
楊傳淼是從上個世紀90年底開始,為城市垃圾尋找出路,傾其所有研究垃圾煤。該產品在 2005年通過了廣東省技術監督煤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質量檢測。 老人曾說過,如果70歲還做不出垃圾煤,80歲還要繼續做。也許這完全能詮釋老人的用心和執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