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世博”,在每一個“細節”里……
3月24日一大早,家住上海市靜安區壽詳坊小區的喬秀明阿姨,早早趕到了位于浦東的上海世博局辦公樓。這一天,應上海世博局之邀,喬阿姨前來出席一個特殊的儀式———1000條環保長椅正式入駐世博園區。
“我感到很開心!我們回收的牛奶紙包可以成為環保長椅,可以為世博會盡自己的一份心。”喬阿姨笑著說。原來,由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新民晚報》、利樂公司于去年6月共同發起了“綠色世博·‘椅’我為榮”牛奶飲料紙包裝回收活動,在近80萬參與市民中,喬阿姨是惟一兩次獲得飲料牛奶包回收的“個人月度冠軍”。
據悉,這一活動覆蓋了上海市12個城區,吸引了600多家社團組織及眾多上海市民的參與,總回收量達到113噸,相當于 1000多萬個250毫升容量的牛奶飲料紙包裝得到回收再利用。
位于寶鋼大舞臺的世博環保長椅。 |
讓喬阿姨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一項特殊榮譽,她和其他環保志愿者還將留名在環保長椅上。“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開辟一個‘以環保助世博’的民眾參與平臺,激發起公眾參與環保的意識與熱情。”上海世博局活動部副部長金濤說,這不僅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而且很好地詮釋了“世博,讓城市更美好”的主題。
類似這樣生態、綠色、低碳的理念與實踐,貫穿在上海世博會的全過程———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到即將到來的運營展示,以及世博會結束后的后續利用,每個階段、每個環節,組織者正努力通過對“生態”、“綠色”內涵的詮釋與把握,向世界展示一個“精彩的世博”。
“陽光”世博每年可發電500萬千瓦時
在黃浦江世博園區域,一艘太陽能游船引起了眾多游客的興趣。這艘名為“國盛號”的游船,是我國第一艘采用太陽能、鋰電池及柴油機組多種能源混合供電的船舶。
據介紹,該船由無錫尚德公司投資4000萬元設計制造,在不同日照情況下,船體行駛所使用的動力可通過計算機在太陽能和柴油機組間進行自動調配,時速每小時近15公里,節省電力和減排均達到30%以上。
除了太陽能游船外,世博會期間,一種采用立體太陽能的汽車將會給游客帶來新奇感受,參觀者不僅可以搭乘這種太陽能汽車,還可以親自體驗到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舒適性。
事實上,一系列圍繞太陽能技術推廣應用的專項活動早已啟動 ———
上海世博會太陽能發電項目在中國目前太陽能發電中光伏建筑一體化規模最大、技術最多,也是世博史上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最大規模應用。在整個世博園區,世博中心、中國館、主題館等都應用到太陽能發電技術,其中,僅世博中心就建成1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屋頂上大面積鋪設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墻面上裝有雙面玻璃透明遮陽太陽能電池組件,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可實現年發電100萬千瓦時、年二氧化碳減排900余噸。
據介紹,上海世博園區整體4.7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現已全部建成并進入試運營階段,預計年發電量近500萬千瓦時。
“500萬千瓦時是個什么概念呢?粗略計算,一個2000戶的居民社區,一年的用電量也不過100萬千瓦時!”承擔世博會太陽能規劃設計工作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所屬上海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郝國強博士說,世博園區太陽能發電的另一大特點是智能化,太陽升起時即開機發電,太陽落山后則自動關機,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操作,即便是在陰雨天,除發電效率有一定影響外,依然可以照常開機發電。
太陽能還被充分引用到世博會的景觀設計中。在園區內,形態各異的太陽能景觀燈、太陽能指示牌、太陽能噴泉、太陽能雕塑和動態景觀等隨處可見;既能避雨又能發電的太陽能長廊、太陽能停車場和充電站、太陽能分類垃圾桶等,讓游客在互動中體驗到太陽能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綠色”照明璀璨燈火點亮浦江兩岸
夜幕下的浦江兩岸,美輪美奐。雋美大氣的中國館、熠熠生輝的世博軸陽光谷、宛如飛碟的演藝中心……在波光粼粼的江水掩映下,整個世博園區光影交融、繽紛跳躍,讓上海的夜景格外璀璨耀目。
這是一幅全新的視覺盛宴,同時也是綠色照明技術的一次集中展示。以LED等為代表的綠色照明組合,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能源消耗,而且也是“綠色世博”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為包括照明、建筑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許多可借鑒之處。
據世博會燈光總設計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郝洛西介紹,在上海世博的燈光設計中,根據高效節能與景觀藝術高度結合的原則,用高效、集成、人性化與可持續技術手段實現園區燈光美的享受;采用生態保護型照明模式,大規模實現集成應用半導體技術,使燈光藝術與人互動體驗享受照明科技所帶來的創意生活。
“因為每個建筑的地理位置不一樣,建筑形態、使用功能也不同,所以應用LED的特點也不同,比如莊嚴大氣的中國館,就要考慮在夜里采用怎樣的投光等照明方式還原中國紅顏色,達到理想的效果。”郝洛西說。
3月31日晚,世博園西區舉辦了隆重的亮燈儀式,18家企業館的代表一起合攏電閘,共同點亮了企業館和公共區域的景觀燈。剎那間,整個片區仿佛披上流光溢彩的外衣,層次鮮明,動靜相宜,呈現出個體與整體的和諧美———
石油館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外立面裝有一萬只LED燈,在四周美妙的大型音樂噴泉的映襯下,整個場館將幻化為一座晶瑩剔透、如夢幻般的“水立方”;國家電網館透明的“能量塊”仿佛騰空躍起,熠熠生輝;信息通信館像是披上了絲綢質地的外衣,在流動中實現了色彩的變幻……
據介紹,世博園區的照明從設計到實施都基于“綠色節能”理念,世博會期間,將根據實際需求采用智能控制系統來控制燈具色溫,以達到場景轉換的效果。
作為一種綠色光源,LED最主要的三大優勢是節能、長壽、可控制。與普通白熾燈相比,LED燈節省電能至少在50%以上。由于它是單色光源,可以通過紅、黃、藍三種原色組成各種各樣的色彩,這些變化均可以通過后臺系統控制;LED同時又是智能的,比如LED大屏幕和地坪燈,何時開啟、變換何種顏色等,都可以通過系統加以控制。
如果說1889年法國巴黎世博會讓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正式登上了人類文明舞臺,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會則將成為LED綠色照明的“樣板工程”。據悉,世博園區六至七成的室外照明將采用LED,其中景觀照明部分八成以上由LED擔綱。
巧集雨水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利用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將成為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并走進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世博會在雨水收集利用技術上的超過以往經驗,為城市水資源利用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樣本。
早在2007年,由科技部等九部委和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科委等單位就合作推出了世博科技專項,其中就有一個課題組專門就“世博園區雨水收集利用關鍵技術”展開了深入研究。
“目前中國在雨水利用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綜合治理、收集處理城市雨水,并進行資源化、生態化利用,將有利于把資源利用、預防洪澇、城市景觀、環境改善等功能融為一體。”該課題負責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專家張辰、鄒偉國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探索在世博園區進行雨水收集利用,完全符合“綠色世博、生態世博”理念。
據悉,結合城市發展的狀況,課題組總結出了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雨水蓄滲這兩種適合的雨水再利用途徑,目前,這一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到世博場館建設中。
上海世博會園區有大量新建和保留的大型建筑,部分屋面將建成綠色屋頂,采用棄流技術后,清潔的雨水經簡單處理即可提供市政用水。遇到旱季時,還可取用黃浦江水適當處理,以滿足世博會園區綠地澆灌和道路澆灑需求,減少優質自來水的消耗量,既節約了水能源,又能降低成本。
上海世博會園區的綠化景觀系統中,有大面積的綠地和大量的人行道及廣場。在園區建設過程中,通過低洼綠地、滲透性鋪面等設施,可儲存和滯留部分雨水,同時促進和強化下滲,一方面可以削峰蓄谷,減小排水系統的負擔和降低排水收集管道工程投資,還可減輕防洪系統的壓力;另一方面通過蓄滲的過程,可去除一部分污染,減少城市污染負荷。
作為生態技術之一,這些收集的雨水還可用于對“城市熱島”的降溫、控溫,其措施包括水幕、噴霧、人工降雪、結霧等。據悉,專家設計構思了冰墻、水座椅、香雪海、噴霧機器人等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在香雪海設計中,專家還在噴霧中加入花香、草香等不同類型的味道,更加彰顯出生態與綠色的魅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