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對水的再認識
上海世博會閉幕了,怎樣做好“后世博”的文章?大家都在思考。一屆世博會不應該只有6個月的生命力,它留下了諸多的恒久遺產。遺產之一,是我們對水的再認識。
世博園區坐落在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瀕臨黃浦江邊,不僅讓整個世博會的神韻鮮活起來、靈性流動起來,而且傳導了一個理念:水是生命之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發展怎么離得開水呢?
城市因江河而發育、依江河而興盛,靠江河而發展。且不說上海的孕育、成長源自蘇州河、黃浦江,就以世界名城為例,塞納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倫敦,哈德遜河之于紐約,無不與水有著淵源。“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與水相伴的環境,是理想的家園,是人居住所上佳的選擇。同樣,因水枯竭而導致城市的消失亦非個案。黑河下游居延海的嚴重沙漠化、塔里木河流域樓蘭古城的歷史悲劇、無定河邊統萬城的悄然消失……無時無刻不在警示著我們。科學合理地開發水資源、持續有效地改善水環境,不僅是我們必須擔當的歷史責任,更是保護人類生命之源、家園興盛之源的現實需要。
在當今,發展與資源的矛盾最突出的是水,環境最脆弱的環節也是水。據全國政協專題調查顯示,全國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全國大江大河有超過1/5的監測斷面為劣五類水體,90﹪的城鎮水域和65﹪的飲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更為嚴峻的是,我國每立方米水GDP產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地下水年均超采面積達19萬平方公里,導致河流斷流、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地面沉降……
如果說城市化的進程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那么,在展示未來城市發展的路線圖上,上海世博會將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資源納入了關注的視野,與水有關的場館隨處可見。
我特別想說的是廣州館。廣州館采用三維動畫的形式,將案例主題“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水環境治理行動”中的一些污水處理、引水沖涌、源頭截污、水面保潔等進行演示。采用聲、光、電和模型、影像等展現廣州的風景,尤其把暢游珠江、黃埔河涌、南沙深港以及與之配套的荔灣湖景、珠江夜景、歌德堡號穿越珠江等場景凸現出來,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然,亞運會開幕式把這種水聲帆影又推向新的境界。
廣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作為最早開放的特大城市之一,在經濟高度繁榮的同時,人口密度、環境污染程度也很嚴重。但是,從2001年開始,廣州市以建設宜居生活和創業發展的山水型生態城市為目標,全力實施“水環境治理行動計劃”,2006年完成第一階段,基本實現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的目標。建立起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生態為基礎的山水型生態城市格局,實現了水清、水活、岸綠、景美的目標,榮獲中國“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
11月12日亞運會開幕那一晚,珠江的水給世人以驚艷。以水為媒,以水為榮,對水的謳歌淋漓盡致。這份鐘愛并非只是一種創意,而是源于對水的深刻洞見。亞運會開幕留下的精彩是短暫的,但引發人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廣州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在如何建設山水型生態城市、改善水環境、恢復水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探索,提供成功范例,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