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水資源配置,價格為何總是主導?
自去年年底開始,不少城市都陸續加入了自來水漲價的行列。最近兩個月來,包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南京等多個大中城市都舉行了水價上調聽證會。全國水價“漲聲一片”成為各方議論的焦點。
為節約資源、促進像水這樣的稀缺性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是無可厚非的,以此作為水價上調的理由對各方來說,都是能夠接受的方式。問題在于:價格是不是促進節水的唯一杠桿,價格上調與節約資源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
目前,我國的水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仍存在不合理因素,水價構成的不合理,導致水價沒有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環境治理成本,使得水資源浪費嚴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由此來看,以價格作為調節機制促進人們形成節水觀念并無不妥。
但是現在的水價到底低于市場價格多少?水資源的污染及治理帶來了成本上升,這成本又增加了多少,我們是不得而知的。如果定價中的成本因素沒有公開性和透明性,那么漲價或者漲價的幅度難免會遭到質疑。尤其是對于像自來水這樣的行業來說,屬于天然壟斷性質,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價格形成并沒有按市場調節機制來運行。這就造成一個困惑:一方面,漲價是迫于企業虧損、需要盈利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價格漲多少、如何漲卻又沒有完全透明化、公開化地以市場價格作為基準,這是否就是一個相悖的怪像?
某自來水公司的負責人曾表示:“自來水水價跟成本是倒掛的,我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企業虧損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可能是由于成本壓力的上升,也可能是因為企業經營管理出現了問題,如果是后者,那么通過調價來增加整個社會成本,從而拯救企業,這道理說得通嗎?
為什么說水價提高,相應的社會成本會隨之提高?因為水資源不同于其他消費品,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其最大特點就是,資源配置要追求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而一個社會最大的社會價值,就是公平公正。市場機制無非是價格和競爭機制,市場在配置此類公共資源時,其手段和方式都是有限的,所以,依靠價格調節這樣的市場機制調節水資源,在做到有效率的同時,仍沒有兼顧到公平,造成了公共資源配置時的公平缺失。
用水問題一直存在著剛性需求,無論收入高低,每個人每天的用水量都需要保持在一個基本的水平線上。提高水價,居民節水意識的提高帶動了整個社會的資源節約,但是必要的生活成本還是隨之增加了,我們不能不考慮提價對于必要生活支出的影響。
節流是一致的目標,但開源的方式卻有很多。一方面,對于我們身邊那些真正的用水大戶,包括洗浴、洗車行業以及工業用水,提高水價可以促進他們節約用水,提高循環利用水資源的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講,提價的效果會更加明顯。實行階梯式水價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方式,而大多數人的利益也不會受到損害;另一方面,加大公共財政對于公共資源的投入力度,即對自來水企業生產和貧困人口用水兩方面給予補貼,平衡公共財政內部的結構和使用效率。如果國家投入的資金并不少,而企業仍然虧損,那么規范管理公共支出就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命題。
公共資源價格不合理意味著資源使用不合理,或高或低對于一個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都不利。效率和公平是資源配置永遠的命題,在價格選擇性失靈的某些領域,如何使得蹺蹺板的兩端達到平衡,需要更多的智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