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場:未來的城市公園
這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把垃圾袋放進小區的垃圾箱房,把雜物扔在辦公室的廢紙簍,把喝光的飲料瓶投進路旁的垃圾桶……你知道近2000萬人口的上海一天會產生多少垃圾?它們又是怎么被處理的?
如今,全世界城市都在開動腦筋美化自家的“衛生間”,一旦“衛生間”打理不好,就會成為棘手的問題。人口1000多萬的巴西圣保羅,每天產生1.4萬噸垃圾,由于處置不善,這座超級城市曾一度變成超大垃圾堆。即便在發達國家,也會遭遇垃圾危機:意大利那不勒斯街道上的垃圾堆積如山,臭氣沖天、老鼠橫行,引發市民強烈抗議;紐約的大垃圾山高505英尺(約合154米),比自由女神像高過半頭。為了對付垃圾危機,世界各大城市在垃圾的處理辦法上頗下工夫。明年的上海世博會上,蒙特利爾、圣保羅、臺北等城市因為對付垃圾很有一套,入選了“城市最佳實踐區”。
垃圾到哪去了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上海沒有垃圾處理一說,垃圾都是露天堆放的,以至到1985年,上海周圍的垃圾山達到500多座。如今,環衛工人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由專門垃圾車運到垃圾中轉站。在那里,垃圾被打包成“垃圾塊”,原來要裝3車的垃圾壓縮后只需裝1車。然后被運往填埋場或焚燒廠作終端處理。這是一袋垃圾從產生到消亡的“生命史”。
“在國際上,衛生填埋和焚燒發電是主流技術,也是上海最主要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還有少量的生物處理廠作資源回收利用。美國60%衛生填埋、15%焚燒,歐盟也差不多。日本因為地少,找到填埋場非常不容易,因此85%用焚燒。”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何品晶教授說。
垃圾不起眼,把它們做無害化處理和變廢為寶卻要花大價錢,填埋場、焚燒廠、中轉站個個身價上億甚至幾十億元。作為上海乃至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南匯老港垃圾填埋場承擔著來自中心城區和奉賢、嘉定兩個郊區通過水運的全市七成生活垃圾末端處理任務。“上世紀90年代建的一二三期是簡單填埋,本世紀初的第四期是按國際先進標準建的衛生填埋場,可以有效解決簡單填埋容易產生滲瀝液,造成環境污染的難題。”由于填埋占地大,遠離城市的填埋場越來越難找,占地小、能發電的垃圾焚燒成為目前很多城市處理垃圾的辦法。嘉定江橋以及浦東新區與南匯區交界的御橋生活垃圾發電廠同屬千噸級的特大型垃圾焚燒廠,每天共“吃掉”3000噸生活垃圾。
“焚燒固然可以把垃圾體積減少,但20%-30%的殘渣仍需要填埋。而且填埋比較靈活,高峰時可多扛一陣,焚燒爐設計規模多大就只能處理多少垃圾”,何品晶說,“焚燒符合垃圾減量化要求,它能減輕填埋廠的負擔,延長其使用壽命,所以填埋是城市處理垃圾的墊底辦法。”
垃圾咋就那么多
“擺在面前最迫切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處理能力不足,老港一直在超負荷運行,現在用的第四期5000畝,設計日處理4900噸,實際每天要‘吃’8000噸以上。超負荷是產生臭氣、污染地下水的主要原因。”何品晶說。
對于飛速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家,垃圾總比想像的來得快來得多。以前農村不收垃圾,后來開發成城鎮,垃圾的收集范圍也就大了。垃圾越來越多,埋不勝埋,燒不勝燒,終端的處理壓力越來越大。《上海統計年鑒2009》顯示,上海去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為678萬噸,平均約1.9萬噸/天,相當于每人每天制造垃圾1 公斤。同時,每年還在以5%的速度增長。當初選老港時,陸家嘴還是一片農田,老港遠得不能再遠了,到東海邊了,一二三期5000畝地,大家覺得用個幾十年問題不大,結果沒幾年就嚴重吃緊。以御橋生活垃圾發電廠為例,規劃之初周圍都是農田,不到10年,居民樓就蓋到了它旁邊,在這里甚至看得到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
在德國和一些北歐國家,垃圾增長率多年走平,甚至略有下降。它們的策略是減少垃圾量和推動回收及循環利用,取消一次性用品,精簡包裝、垃圾分類等。何品晶告訴記者,垃圾處理很難有統一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發達國家生活垃圾比較干燥,多普遍使用半成品食材,餐余垃圾在食品加工廠。它們的生活垃圾“ 品質”較高,回收利用價值大。我們的廚房等于是半個食品加工廠,瓜果皮、爛菜葉、剩飯混在一起,俗稱“泔腳”,利用率高的舊報紙、舊衣物、易拉罐瓶等早被拾荒者撿走了。
“喝完牛奶順手把盒子沖洗一下、可樂罐踩扁、聚餐時少點一個菜,都只是舉手之勞,但能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量和臭氣、降低滲濾液的毒性。”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黃慧提出了幾條簡單做法。
填滿以后派什么用場
每個城市都有數量眾多的垃圾場,有的已經填滿了,更多的也將在未來被填滿,比如英國的垃圾填埋場將在9年內達到飽和。散發著刺鼻臭味污水橫流的垃圾山不能只是簡單清理,它還可以改造為美麗的城市公園、棒球場、旅游景點,甚至成為藝術家的創意樂園。
10年之前,以色列關閉了高達80米的希里亞山——存在了半個世紀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維夫市郊的垃圾山,當時堆放了整個以色列1/4的垃圾。現在這里變身成了令人叫絕的環保示范基地,每天都要接待絡繹不絕的學生旅游團和訪問團。游人可以登高俯瞰特拉維夫的地中海海岸線,優美的生態公園吸引著無數當地百姓到此休閑。
上海老港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一二三期填埋場已封場,并進行生態修復,填埋場西側防護林帶項目也已啟動。上海環境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超在10月20 日“世博城市環境論壇”上稱,今年2月開工,長約4千米,寬200米的老港西側防污染隔離綠化林帶將于年內竣工,能有效緩解填埋場的二次污染,在樹種方面,選擇了對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吸附力較強的植物,如香樟、女貞、棕櫚、夾竹桃等近15萬株。建成后,填埋區和幾公里外的居民區將形成天然的隔離屏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