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污怎樣厘清“一河糊涂賬”
近年來,我國跨界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不僅造成群眾飲水困難,而且給下游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還會影響社會穩定。如何治理跨界水污染難題?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制,“量化”地方政府責任,并加大行政和經濟處罰力度。
現狀:各管一段的辦法
割裂了江河整體性
隨著我國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新的進展,但跨界水污染近年來仍不時發生。自2004年以來先后發生了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白洋淀水污染事件,廣東北江鎘污染事故,湖南岳陽砷污染事件,太湖水污染事件,巢湖、滇池藍藻暴發等等。環保部公布的2008年《中國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
是什么原因使流域污染日趨嚴重?“最關鍵的是利益驅動和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很大程度上與“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管理體制相關。在上下游間,水質污染成了“一河糊涂賬”,板子打不到任何人頭上。
覆蓋河北省多個縣市的子牙河水系,曾是全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各級環保部門經常明察暗訪,嚴厲處罰,但檢查人員前腳走,企業后腳就開始排污。許多企業雖安裝了自動監測設備,但這些設備經常被做手腳。“長期以來,跨行政區水污染防治低效甚至無效,省與省之間如此,市與市之間甚至同一個市的縣與縣之間都是如此。”石家莊市環保局副局長岳存義說。
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居我國江河流域之首,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的增加、工農業污染的加重,使淮河流域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地方保護主義導致了跨界水污染防治的低效,成為我國水污染治理的一項制度痼疾。”對淮河污染治理長期關注的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副校長吳春梅說,江河流域具有不可分割的整體性,而行政區劃卻將這種整體性打破了。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流域上游引進水污染項目,上游發展了經濟,下游污染了環境; 而在進行環保考核時,下游又會把責任推給上游。
有關專家指出,不管是水污染防治法,還是《關于預防與處置跨省界水污染糾紛的指導意見》,對跨區域環境問題的責任追溯程序及賠付金額,都沒有明確的規定。跨界污染糾紛主要是由當事雙方政府協商解決。但是由于欠缺制度和法律規定,僅靠協調解決的辦法往往難以奏效。
對策:讓排污者“丟錢又丟人”的新機制
“上游污染下游,上游政府就要付出代價。”河北省在污染最嚴重的子牙河水系實行河流跨市斷面水質考核,不僅與“區域限批”和地方領導的“官帽”掛鉤,而且從超標排放地市財政中扣繳“生態補償金”,并排名公布。
“這種使向下游排污者‘丟錢又丟人’的新機制,厘清了地方政府的責任。”河北省環保廳廳長姬振海說,“新機制實行一年多來,已扣繳近3000萬元,子牙河水質顯著改善。今年河北省不僅在七大流域全面推廣,并且出臺了《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明確規定上游污染下游需買‘生態補償單’。”
去年年初,河北省明確子牙河流域各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河流負責,把河流污染治理情況納入地方政府領導考核內容,對完不成任務的“一票否決”。跨市斷面水質目標考核與財政掛鉤,自2008年4月份起,省財政廳每月按環保部門提供的監測數據,直接從有關市財政年度經費中扣繳10萬元至300萬元的生態補償金,連續4個月超標的將被“區域限批”。
“水污染治理的關鍵,不僅僅是技術和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體制機制問題。”楊智明說,“過去發現污染我們就去追查污染源,可是追來追去也不一定能追到污染企業。新制度用各市跨界斷面水質檢測指標說話,如果水質不達標,就被通報并從地方財政扣錢。”
據了解,河北省子牙河生態補償制度實施后,流域內各縣、市也先后出臺了相關制度,比省里的規定更嚴。“對水斷面監測不合格的縣市,我們不但扣款通報,還掛‘紅牌’、‘黃牌’。掛了‘紅牌’的,主管副縣、市長停職;掛了‘黃牌’的,對主管副縣、市長進行誡勉談話,如果兩個月不能達標,就變成了‘紅牌’。”岳存義介紹。
在新機制的“倒逼”下,各地把目光盯在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嚴控污染企業上。河北省去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約占全國當年新增能力的10%,全省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今年全省將再建成50個污水處理廠。子牙河污染程度總體上也呈下降趨勢,主要污染物從過去的1000mg/l,到目前基本控制在200mg/l以內,達到多年來最好水平。
建議:在全流域推行
斷面考核與補償時機已趨成熟
從今年7月1日開始,環保部向社會發布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實時監測數據,全國七大水系在內的63條河流、13座湖庫水質的實時狀況向社會公開。環保部有關人士認為,此舉可以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污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事故糾紛。
“這些基礎數據使公眾和社會組織多了一個渠道獲悉實時信息,有助于形成公眾監督。”楊智明說,更重要的是為在全國推行流域補償機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過去流域污染難以分清責任,最關鍵的是沒有這些客觀權威的數據。
在此之前,江蘇省推行了“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把河流水質達標責任具體落實到人。這一機制有效調動地方政府履行環境監管的執政能力,讓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環保,有效解決了政府對環境負責的難題,有利于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運用法律、經濟、技術等手段保護環境,方便各級地方領導直接進行環保決策和管理。
“我國流域推行斷面考核與補償時機已日趨成熟。”楊智明分析認為,環保部實時公布重點流域水質斷面狀況,江蘇省明確黨政領導干部對環保負責的“河長制”,再加上河北省讓排污者“丟錢又丟人”的生態補償機制,“如果將這三方面的創新實踐融為一體,將為推進我國流域或區域跨界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有關專家認為,實行“三位一體”的治污機制不僅可應用于跨縣、市流域治污,同樣可適用于省際跨界流域治污。但在實行中需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在指標的確定上要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循序漸進,讓上下游利益相關者都心服口服;二是必須有從中央到地方財政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否則扣繳生態補償金難以落實;三是對于補償標準、支付方法、責任認定等要認真研究,扣繳標準要因流域、區域制宜,以有效解決“違法成本過低”的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