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縣整治樣本:產值1億治污需3-7億元
中國企業報
馳名中外的“土法煉鋅”技藝,在貴州省赫章縣承傳了300多年,一度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杠桿。在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下,赫章縣壯士斷腕,取締了支撐起財政收入的“兩土”。赫章縣的經濟一度處于蕭條之中,直接稅收損失達1.45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轉型后赫章經濟呈現良性發展的新格局。記者采訪得知,綠色GDP大幅增長,帶動財政收入增加:2005年1.51億元,增長42.18%;2006年2.02億元,增長33.78%;2007年2.51億元,增長24.03%。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季鑄教授表示,綠色經濟作為為適應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并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在呈“攀援”狀態。
土法“煉鋅”曾經“風光無限”
赫章縣地處貴州最高峰韭菜坪下。由于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綜合征。赫章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張以洲用了一連串的形容詞:山高坡陡、峰巒重疊、溝壑縱橫、河谷深切……
一組可以佐證以上說法的數據是:1988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19341萬元,財政收入1659萬元。糧食總產量6.98萬噸,人均占有糧食146.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91元。1994年被列為全國592個貧困縣之一。2001年進入新階段開發扶貧后,又被列入全國開發扶貧工作重點縣。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民向山上揮刀弄鋤,變荒山為糧地,隨后又刨出地下的礦石,點起煉鋅火爐,“那時真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赫章縣委辦的一位干部說,一到夜晚,326國道的山上平山、野馬川、媽姑等鄉鎮,隨處可見頂上冒著幽藍火焰的“兩土”(土法煉鋅和土法煉鐵)爐子。
《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得知,鋅作為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工業原料,也是火箭的重要燃料,在市場上有著較好的銷路。在我國,土法煉鋅因為生產設備投資少、工藝簡單、時間短,所以在云南和貴州非常盛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發展鄉鎮企業的口號下,“土法煉鋅”一度得以大力倡導。赫章縣粗鋅產量一度居全國前五位,占全國的1/6左右。 土法煉鋅給貧困的媽姑鎮帶來了一時的輝煌,“億元鄉鎮”成為媽姑人的追求。媽姑鎮很快成為赫章縣的第一鎮,也成為貴州省發展鄉鎮企業的一面旗幟。
20世紀90年代,冶煉出的精鋅,市場價就高達上萬元,部分人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鼎盛時期,人口不到4萬人的媽姑小鎮,年產粗鋅1.8萬噸,產值高達4億多元。2006年,該鎮有煉鐵企業13家,小煉鐵爐18座,年產值9600萬元。全鎮涌現出數十家煉鋅、煉鐵的百萬富翁。赫章縣以其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摘取了“貴州省發展鄉鎮企業明星縣”的桂冠。
當地一家報紙在報道一個村子的成績時,使用的標題尤為煽情和自豪——《天橋村上了天橋》。
征兵體檢:媽姑鎮十年無一人合格
雖然冶煉讓赫章縣的部分人富裕起來了,但環境卻愈加惡化,對當地人的身體健康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在室外轉上1個小時,白衣服上就會粘上一層黑色的粉末”。一位當地干部告訴記者。
由于“兩土”需要大量的煤炭作為原料,而地下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無煙煤,僅需萬把元的投資即可開挖,小煤窯開采蔚然成風且屢禁不止。大量無證小煤窯在媽姑地區出現,在廠區、農田、山地上全面開花。
同時,由于資源嚴重被毀,當地的生態環境更是急劇退化。
據當地有關部門介紹,由于在山上亂開小礦,亂砍濫伐,致使山體松散,加上河道大面積堵塞,媽姑縣近年來頻繁發生山洪災害。而薄薄的土壤層經歷幾次雨水的沖刷,出現了另一番狀況:“地里的包谷一年比一年矮,石頭卻一年比一年高。”有人如此形容。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赫章縣環保問題卻開始顯得無比尖銳起來。當地衛生系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赫章縣尤其是媽姑鎮,與煉鋅相關的職業病問題非常突出。
據他介紹,由于鋅礦中含鉛,土法煉鋅過程中排出的氣體、廢渣等都有大量鉛積存,而鉛中毒則直接危害人的神經、血液、肝、腎等。據悉,人們一旦發生鉛中毒,特別是兒童,常常誘發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肝病,直至死亡。
1994年,貴州省職業病醫院到赫章縣進行鉛中毒現象普查,發現媽姑、何家沖等小煉鋅集中的地方,1—3級的鉛中毒人群大約占該地總人口的30%以上,中毒者血中鉛含量比正常人高十幾倍甚至上百倍。調查還發現,越是煉鋅時間長的地域,鉛中毒的比例和程度越高。與此相伴隨的,是癌癥與硒肺病發病非常普遍。據悉,1986年至1996年,媽姑鎮沒有一個合格,應征青年的血液里,鉛、鎘等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
有著50年歷史的老國企赫章鉛鋅礦,由于種種原因在1988年前后幾乎全部停產,3000多名員工每年靠政府補貼過日子。時任黨委書記魏敬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我們廠的職工患癌癥的比較普遍,不少癌癥患者都是剛退休,才50多歲就去世了。”
“煉鋅產生大量廢渣,雨水浸刷后有毒物質流入河流,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一位群眾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不少因煉鋅先富起來的人,已經搬離本地。
貴州大學的環境專家彭德海曾對赫章土法煉鋅區的河流水體和沉積物進行研究后發現,水體和沉積物受多種重金屬污染。而某些堆放煉鋅廢渣堆的地方,水體和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均非常嚴重。
而近10年來,煉鋅區河流水體重金屬污染呈現出加重特征,沉積物中Pb、Zn污染呈減輕趨勢,Cd和Cu污染則加重。
據省環保部門測算,要徹底治理媽姑的環境污染,需要3至7億元巨資。而此前50年中,媽姑鎮煉鋅上繳的稅收,總共不到1億元。
關停整改:赫章縣稅收損失過億
由于環境污染嚴重,國務院曾下令對土法煉鋅的企業給予改良和關閉。但在赫章,卻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煉鋅“生死戰”。據悉,2003年,受國內外鋅、鐵價格大幅上揚的影響,全縣馬槽爐、焙燒爐、六角爐等煉鋅爐迅速恢復到3000多支。
赫章縣內蘊藏著33種金屬和非金屬礦,儲量大、品位高的有13種。鉛鋅礦儲量居貴州之首,占全省已探明儲量的2/3,鍺金屬儲量居亞洲第一。
一位煉鋅的業主曾提出:“無論從歷史還是資源來看,赫章一時半會兒都很難發展別的產業。僅有的一些民間資本,也大都集中在煉鋅產業上,這樣拆了建、建了拆,把僅有的一點財富都折騰完了,今后靠什么發展?一次拆爐子,至少要損失1000萬元,其實也許用800萬元就可以就地改造上臺階。”
據悉,在環保部門強令當地農民關閉煉鋅爐時,一些農民竟然把煉鋅爐搬到了自己家中繼續煉鋅,他們說,這樣只污染自己,不會污染別人了。
2006年,赫章縣成立了取締“兩土”領導小組,取締死灰復燃的土法煉鋅爐589節、土焦爐78只、鋅罐廠65家。同時一共炸封非法礦井2000余口,淘汰小煉鐵爐58只,改良焦4家、土法煉鋅爐1487節,整合煤井32口。
面對不斷說情的小鐵廠老板,一位鄉鎮干部直接回答:“你的鐵廠不取締,我的烏紗帽就要被取締。”
2007年,赫章啟動了“三個百萬工程”,打造特色產業示范帶,即到2015年全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羊存欄要達到100萬只,全縣種植核桃面積要達到100萬畝,中藥材種植達到100萬畝。
2009年以來,全縣整合資金近2億元投入核桃產業發展,核桃栽培面積達到46萬畝,掛果核桃達10萬畝,堅果常年產量突破7500噸,產值達3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核桃之鄉。
此外,赫章縣還在河鎮、平山等鄉鎮種植高標準中藥材16萬畝,在草地生態養羊,形成了以威奢、興發、水塘、城關等60公里的示范長廊,存欄羊達到30萬只以上。
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污染指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其危害程度取決于重金屬在環境、食品和生物體中存在的濃度和化學形態。重金屬污染主要表現在水污染中,還有一部分是在大氣和固體廢物中。
重金屬指比重(密度)大于4或5的金屬,約有45種,如銅、鉛、鋅、鐵、鈷、鎳、釩、鈮、鉭、鈦、錳、鎘、汞、鎢、鉬、金、銀等。盡管錳、銅、鋅等重金屬是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汞、鉛、鎘等并非生命活動所必須,而且所有重金屬超過一定濃度都對人體有毒。
鉛污染
是可在人體和動物組織中積蓄的有毒金屬。主要來源于各種油漆、涂料、蓄電池、冶煉、五金等。它是通過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進入體內與多種器官親和,主要毒性效應是貧血癥、神經機能失調和腎損傷。鉛對水生生物的安全濃度為0.16mg/L,用含鉛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麥時,作物中鉛含量明顯增加。
鎘污染
鎘的毒性很大,主要積蓄在腎臟,引起泌尿系統的功能變化。鎘主要來源有電鍍、采礦、冶煉、燃料、電池和化學工業等排放的廢水。易受害的人群是礦業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水中含鎘0.1mg/L時,可輕度抑制地面水的自凈作用,用含鎘0.04Mg/L的水進行灌溉時,土壤和稻米受到明顯污染,農灌水中含鎘0.007mg/L時,即可造成污染。
汞污染
汞及其化合物屬于劇毒物質,可在人體內蓄積。主要來源于儀表廠、食鹽電解、貴金屬冶煉、化妝品、照明用燈、齒科材料、燃煤、水生生物等。進入水體的無機汞離子可轉變為毒性更大的有機汞,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全身中毒作用。
鉻污染
主要來源于工業顏料以及鞣革、橡膠和陶瓷原料等。如誤食飲用,可致腹部不適及腹瀉等中毒癥狀,引起過敏性皮炎或濕疹,呼吸進入,對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引起咽炎、支氣管炎等。水污染嚴重地區居民,經常接觸或過量攝入者,易得鼻炎、結核病、腹瀉、支氣管炎、皮炎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