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環保”助力美麗中國
十一長假,許多人選擇出門旅游。然而,作為重要旅游城市的北京卻遭遇霧霾圍城,攪了不少游人的興致。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數據,10月5日,北京市PM2.5濃度為重度污染至嚴重污染水平,這也將環保問題再次推至臺前。
在解決環保問題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容忽視。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媒體與教育事業部副總經理杜曉濤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此前所受重視有限,我國環境信息化仍處于初級階段,未來應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構建“智慧環保”體系,為“美麗中國”的愿景貢獻力量。
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環境信息化的發展水平,與國家對環保行業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而長期以來,國家的重視程度卻比較有限。
“各地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難免會與環保問題產生沖突,但往往是環保給經濟讓路。環保部門在政府的各個部門中,也成為了相對弱勢的單位。”杜曉濤說。
而對于業界討論頗多的環保部門的“一票否決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曾坦言,由于地方環保部門實行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環保局長的“烏紗帽”攥在地方領導手中,一些缺乏環境法制意識的領導,用“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直接干擾環境執法。
在上述背景下,我國環境信息化的發展也較其他領域相對滯后。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魏斌曾指出,目前我國環境監管網絡已基本建成,但面對數量龐大的污染源企業、分布范圍廣泛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和自然保護區等,仍存在著環境監測自動化程度不高、監測點位數量不多,監測數據時效性不強等問題。
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標準和技術規范,環境監察、監測、應急、信息和宣教等系統的互聯互通性差,數據交換難以開展,造成大量的應用孤島、數據孤島。此外,雖然我國積累了大量的環境信息資源,但在環境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仍待進一步提高。
發展智慧環保正當時
2010年以來,隨著國家對環保行業的重視,環境信息化也迎來了發展的“好時光”。
2010年1月,環保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信息化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環境信息化的工作任務作出了安排部署。
東軟環保行業線成立于2006年,隸屬于數字媒體與教育事業部。在“十一五”期間,東軟環保行業線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級大型項目,對于環境信息化,杜曉濤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杜曉濤告訴記者,當前正在進行的是環境保護電子政務的建設,如果想讓信息技術在環保行業發揮更大的作用,還應協同各方力量,構建智慧環保體系。
在杜曉濤看來,所謂智慧環保,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現有的信息孤島,將環保各業務部門的數據集中起來。他表示,環保涉及的面比較廣,包括水、氣、聲、沙等,關聯性不是很強,但在智慧環保體系下,卻可以對各種污染物進行協同的管理。
比如,看一家企業的用電量,就可以知道企業的碳排放是多少。而根據企業的類型和能耗,則可以測算出企業固體廢棄物的種類,以及廢氣和污水的排量。
在此基礎上,環保部門的各個業務系統可以進行聯動,實行統一的管理,當出現突發事件時,環保部門的應急系統也可以快速響應。
為決策提供支撐
此外,發展智慧環保體系,還可以為環保部門的決策提供支撐。以北京為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高速持續增長,截至2012年2月,北京市車輛總量達501.7萬輛,居全國第一位。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東軟環保行業線承擔的機動車危機排放監管平臺,實現了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采用網絡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對北京市43家專業的汽車排放檢測場、100多名路檢人員、10套遙測設備和近千家維修廠進行了有效監管。
當前,北京正不斷提高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杜曉濤告訴記者,如果這一標準定得過低,會影響廣大車主的利益,定得過高,又達不到治理的效果。而通過上述監管平臺積累的數據,則可以將不同類型的機動車的排放曲線匯集到一起,在標準設定上更為準確,從而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